考研数学二内容总结

2023-12-22 13:13:54

目录

高等数学

一、函数、极限、连续

考试内容

🏁总结:

考试要求

🏁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法,会建立应用问题的函数关系.

2.了解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5.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以及函数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

🏁6.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7.掌握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8.理解无穷小量、无穷大量的概念,掌握无穷小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量求极限.

9.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10.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

考试要求

1.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理解导数和微分的关系,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会求平面曲线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了解导数的物理意义,会用导数描述一些物理量,理解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

🏁2.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了解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和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会求函数的微分.

3.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高阶导数.

 🏁4.会求分段函数的导数,会求隐函数和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以及反函数的导数.

5.理解并会用罗尔定理(Rolle)、拉格朗日(Lagrange)中值定理和泰勒(Taylor)定理,了解并会用柯西(Cauchy)中值定理.

🏁6.掌握用洛必达法则求未定式极限的方法.

🏁7.理解函数的极值概念,掌握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求函数极值的方法,掌握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及其应用.

🏁8.会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注:在区间(a,b)内,设函数f(x)具有二阶导数。当f''(x)>=0时,f(x)的图形是凹的;当f''(x)<=0时,f(x)的图形是凸的),会求函数图形的拐点以及水平、铅直和斜渐近线,会描绘函数的图形.

9.了解曲率、曲率圆和曲率半径的概念,会计算曲率和曲率半径.

三、一元函数积分学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1.理解原函数的概念,理解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概念.

🏁2.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掌握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性质及定积分中值定理,掌握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编辑

🏁3.会求有理函数、三角函数有理式和简单无理函数的积分.?编辑

🏁4.理解积分上限的函数,会求它的导数,掌握牛顿一莱布尼茨公式.

5.了解反常积分的概念,会计算反常积分.

🏁6.掌握用定积分表达和计算一些几何量与物理量(平面图形的面积、平面曲线的弧长、旋转体的体积及侧面积、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体积、功、引力、压力、质心、形心等)及函数的平均值.?编辑

四、多元函数微积分学

考试要求

1.了解多元函数的概念,了解二元函数的几何意义.

2.了解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的概念,了解有界闭区域上二元连续函数的性质.

3.了解多元函数偏导数与全微分的概念,会求多元复合函数一阶、二阶偏导数,会求全微分,了解隐函数存在定理,会求多元隐函数的偏导数.?编辑

4.了解多元函数极值和条件极值的概念,掌握多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了解二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充分条件,会求二元函数的极值,会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条件极值,会求简单多元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求解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编辑

5.理解二重积分的概念,了解二重积分的基本性质,了解二重积分的中值定理,掌握二重积分的计算方法(直角坐标、极坐标).?编辑

五、常微分方程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1.了解微分方程及其阶、解、通解、初始条件和特解等概念.?编辑

2.掌握变量可分离的微分方程及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会解齐次微分方程.?编辑

4.理解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性质及解的结构.

5.掌握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并会解某些高于二阶的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6.会解自由项为多项式、指数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以及它们的和与积的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7.会用微分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编辑

线性代数

一、行列式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1.了解行列式的概念,掌握行列式的性质.?编辑

2.会应用行列式的性质和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计算行列式.

二、矩阵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1.理解矩阵的概念,了解单位矩阵、数量矩阵、对角矩阵、三角矩阵、对称矩阵、反对称矩阵和正交矩阵以及它们的性质.

2.掌握矩阵的线性运算、乘法、转置以及它们的运算规律,了解方阵的幂与方阵乘积的行列式的性质.?编辑

3.理解逆矩阵的概念,掌握逆矩阵的性质以及矩阵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理解伴随矩阵的概念,会用伴随矩阵求逆矩阵.

4.了解矩阵初等变换的概念,了解初等矩阵的性质和矩阵等价的概念,理解矩阵的秩的概念,掌握用初等变换求矩阵的秩和逆矩阵的方法.

5.了解分块矩阵及其运算.

三、向量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1.理解n维向量、向量的线性组合与线性表示的概念.

2.理解向量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概念,掌握向量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有关性质及判别法.

3.了解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和向量组的秩的概念,会求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及秩.

4.了解向量组等价的概念,了解矩阵的秩与其行(列)向量组的秩的关系.

5.了解内积的概念,掌握线性无关向量组正交规范化的施密特(Schmidt)方法.?编辑

四、线性方程组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1.会用克拉默法则.

2.理解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分必要条件及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分必要条件.

3.理解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及通解的概念,掌握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和通解的求法.

4.理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及通解的概念.

5.会用初等行变换求解线性方程组.

五、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1.理解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概念及性质,会求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2.理解相似矩阵的概念、性质及矩阵可相似对角化的充分必要条件,掌握将矩阵化为相似对角矩阵的方法.

3.掌握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性质.

六、二次型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1.掌握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了解二次型秩的概念,了解合同变换与合同矩阵的概念,了解二次型的标准形、规范形的概念以及惯性定理.

2.掌握用正交变换化二次型为标准形的方法,会用配方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

3.理解正定二次型、正定矩阵的概念,并掌握其判别法.


?

高等数学

一、函数、极限、连续

考试内容

  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复合函数、反函数、分段函数和隐函数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初等函数函数关系的建立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定义及其性质、函数的左极限和右极限、无穷小量和无穷大量的概念及其关系、无穷小量的性质及无穷小量的比较、极限的四则运算、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单调有界准则和夹逼准则两个重要极限、函数连续的概念、函数间断点的类型、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总结:

  1. 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函数是一种特定的关系,将一个集合中的每个元素映射到另一个集合中的唯一元素。例如,f(x)=2x 将实数集合中的每个数映射到它的两倍。

    例题:已知函数f(x)=3x-2,求f(4)的值。

    解:将x=4代入函数得到f(4)=3*4-2=10。

  2. 函数的有界性:函数有界指函数值的范围是有限的。例如,考虑函数f(x)=sin(x),它在整个定义域上都有界,即?1≤f(x)≤1。

    例题:判断函数f(x)=x^2-1的奇偶性。

    解:将-x代入函数得到f(-x)=(-x)^2-1=x^2-1=f(x),因此函数是偶函数。

  3. 函数的单调性:函数单调指函数在定义域上的取值随着自变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单调递增或递减。例如,函数f(x)=2x 是单调递增的,而函数g(x)=x2?是单调递减的。

    例题:已知函数f(x)=2x+1,求f^{-1}(x)的表达式。

    解:设y=f^{-1}(x),则有x=2y+1,解得y=\frac{x-1}{2},因此f^{-1}(x)=\frac{x-1}{2}。

  4. 函数的周期性:函数周期性指函数在一个周期内的取值相同。例如,三角函数sin(x) 和 cos(x) 都是周期函数,它们的周期是2π。

  5. 函数的奇偶性:函数奇偶指函数具有某种对称性质。例如,函数f(x)=x3是奇函数,而函数g(x)=x2?是偶函数。

    例题:已知函数f(x)=sin(x)和g(x)=cos(x),求h(x)=f(x)+g(x)的表达式。

    解:根据三角函数的加法公式sin(x)+cos(x)=sqrt(2)sin(x+π/4),因此h(x)=sqrt(2)sin(x+π/4)。

  6. 复合函数:由两个函数组合而成的新函数。例如,考虑函数f(x)=sin(2x) 和g(x)=x2?,那么复合函数(f°g)(x)=sin(2x2?)。

  7. 反函数:如果一个函数f(x)满足对于任意的y,都存在唯一的x,使得f(x)=y,则f的反函数为g(y),使得g(f(x))=x。例如,函数f(x)=log(x) 的反函数是g(x)=e^x。

  8. 分段函数:在不同的区间内使用不同的函数表达式来定义函数。例如,考虑函数

  9. 隐函数:方程中的函数,如x2+y2=1中隐含了关于y的函数。例如,方程x2+y2=1 隐含了函数

  10. 基本初等函数:包括多项式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和反三角函数等。这些函数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性质。

  11. 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定义及性质:数列极限指数列中的元素无限接近某个实数,函数极限指函数在自变量无限接近某个实数时取得的极限值。这些极限具有一系列重要的性质和定义,例如极限的唯一性、极限的保号性等。

  12. 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概念及关系:无穷小量是指无限接近零的量,无穷大量是指无限接近正无穷或负无穷的量。两者之间可以通过极限运算相互转换。例如,当x趋于无穷时,函数 是无穷小量,而函数g(x)=x2?是无穷大量。

  13. 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单调有界准则和夹逼准则。单调有界准则指如果一个函数在区间上单调且有界,则它在该区间上存在极限。夹逼准则指如果存在两个函数f(x)和g(x),使得它们在某点附近夹住一个函数h(x),并且limx→a?f(x)=limx→a?g(x)=L,则

  14. 函数连续的概念:函数在某个点上的左右极限和函数值相等。例如,函数?在x=0处不连续,因为左右极限不存在。

  15. 函数间断点的类型:可去间断点、跳跃间断点和无穷间断点。例如,函数在x=0处有一个可去间断点。

  16. 初等函数的连续性:基本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域内都是连续的。例如,指数函数y=e^x和对数函数y=log(x) 在定义域内都是连续的。

  17.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具有保号性、介值定理和零点定理等性质。例如,如果一个函数f(x)在闭区间[a,b]上连续且f(a)<0<f(b),那么在开区间(a,b)内存在一个数c,使得f(c)=0。

考试要求

🏁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法,会建立应用问题的函数关系.

2.了解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5.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以及函数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

🏁6.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7.掌握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8.理解无穷小量、无穷大量的概念,掌握无穷小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量求极限.

9.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10.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

考试要求

1.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理解导数和微分的关系,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会求平面曲线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了解导数的物理意义,会用导数描述一些物理量,理解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

1.1、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

导数是描述函数变化率的工具,它可以用来表示函数在某一点处的斜率或变化速率。形式化地定义,函数 y=f(x) 在点 ?处的导数为:

其中Δx 是一个非常小的数,表示自变量 x 在 ? 处的微小增量。

微分是导数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指函数在某一点处的变化值。形式化地定义,函数 y=f(x) 在 处的微分为:

其中 dx 是自变量在 ? 处的微小增量。

1.2、理解导数和微分的关系

导数和微分是密切相关的。实际上,微分就是导数的一种表达方式,两者之间有如下关系: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函数在某一点处的微分等于该点的导数与自变量微小增量的乘积。因此,知道导数,就可以求出函数的微分。

1.3、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导数的几何意义是函数在某一点处的切线斜率。也就是说,如果y=f(x) 在 处可导,则它在该点处的切线斜率为 f′(?)。这个概念非常重要,因为它帮助我们理解曲线在某一点处的变化趋势。

🏁1.4、会求平面曲线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

如果已知平面曲线在某一点处的导数,就可以求出该点处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切线方程是指曲线在该点处的切线所满足的方程,而法线方程是指与切线垂直的直线所满足的方程

1.5、了解导数的物理意义,会用导数描述一些物理量

导数的物理意义是表示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率。例如,速度是位移关于时间的导数,加速度是速度关于时间的导数。因此,在物理学中,导数被广泛地应用于描述各种物理量的变化情况。

1.6、理解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

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如果一个函数在某一点处可导,则它在该点处一定是连续的。但是,函数在某一点处连续并不意味着它在该点处可导。例如,绝对值函数在 �=0x=0 处连续但不可导。

🏁2.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了解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和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会求函数的微分.

3.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高阶导数.

 🏁4.会求分段函数的导数,会求隐函数和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以及反函数的导数.

5.理解并会用罗尔定理(Rolle)、拉格朗日(Lagrange)中值定理和泰勒(Taylor)定理,了解并会用柯西(Cauchy)中值定理.

5.1、罗尔定理(Rolle's Theorem): 如果一个函数在闭区间[a, b]上连续,在开区间(a, b)上可导,并且在a和b处取相同的函数值,那么在(a, b)内至少存在一点c,使得函数的导数在c处为零。

罗尔定理是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特殊情况,它描述了一个函数在某个区间内的导数为零的情况。

5.2、拉格朗日中值定理(Lagrange's Mean Value Theorem): 如果一个函数在闭区间[a, b]上连续,在开区间(a, b)上可导,那么在(a, b)内至少存在一点c,使得函数在a和b之间的斜率等于函数在c处的导数。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说明了函数在某个区间内的平均变化率与瞬时变化率相等的情况。它是微积分中的重要定理,常用于证明其他定理或解决实际问题。

5.3、泰勒定理(Taylor's Theorem): 泰勒定理是一系列关于函数的近似展开的定理。它表明,任何光滑函数在某个点附近都可以用多项式来近似表示。具体地说,对于一个n+1次可导的函数f(x),在某个点a附近,存在一个n次多项式P(x)使得f(x)与P(x)的差异在x趋近于a时趋近于零。

泰勒定理是微积分中的重要工具,可以用来计算函数的近似值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5.4、柯西中值定理(Cauchy's Mean Value Theorem): 柯西中值定理是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推广。如果两个函数f(x)和g(x)在闭区间[a, b]上连续且在开区间(a, b)上可导,并且g'(x)不为零,则在(a, b)内至少存在一点c,使得[f(b)-f(a)]/g(b)-g(a) = f'(c)/g'(c)。

柯西中值定理描述了两个函数之间的平均变化率与瞬时变化率之间的关系。它在数学分析和实际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

?

🏁6.掌握用洛必达法则求未定式极限的方法.

使用洛必达法则求未定式极限的方法如下:

  1. 首先,将给定的未定式极限表示为分子函数f(x)除以分母函数g(x)的形式。

  2. 判断分子函数f(x)和分母函数g(x)在该极限点处是否都趋于零或无穷大。如果是,可以继续使用洛必达法则。如果不是,则无法使用洛必达法则,需要尝试其他方法来求解极限。

  3. 求出分子函数f(x)和分母函数g(x)在该极限点处的导数。即计算f'(x)和g'(x)。

  4. 计算导数函数f'(x)和g'(x)在该极限点处的极限。即计算lim[x→a]f'(x)和lim[x→a]g'(x)。

  5. 如果lim[x→a]f'(x)和lim[x→a]g'(x)存在且lim[x→a]g'(x) ≠ 0,那么极限lim[x→a]f(x)/g(x)等于lim[x→a]f'(x)/g'(x)。

  6. 如果lim[x→a]f'(x)/g'(x)仍然是一个未定式极限,可以继续应用洛必达法则重复步骤3至步骤6,直到得到一个确定的极限值或证明不存在极限。

需要注意的是,洛必达法则只适用于特定的未定式形式,即0/0或∞/∞。在应用洛必达法则时,应确保满足上述条件,并注意分子函数和分母函数的导数的极限是否存在。此外,洛必达法则虽然是一种常用的求解未定式极限的方法,但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有时候可能需要尝试其他技巧或方法来求解极限。

🏁7.理解函数的极值概念,掌握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求函数极值的方法,掌握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及其应用.

函数的极值指的是在函数定义域内,函数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的点。极大值是函数在该点处取得的最大值,极小值是函数在该点处取得的最小值。

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可以使用导数来进行分析。如果在一个区间内,函数的导数恒为正数,那么这个函数在该区间内就是单调递增的;如果函数的导数恒为负数,那么这个函数在该区间内就是单调递减的;如果函数的导数恒为零,那么这个函数在该区间内就是一个常数函数,即它不满足单调性。

求函数的极值可以使用导数的概念。如果函数在某个点处的导数为零或不存在,那么这个点就可能是函数的极值点。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这个点是否是极值点。

具体地,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判断函数的极值:

  1. 求出函数的导数。
  2. 解方程f'(x) = 0或f'(x)不存在,得到函数的驻点。
  3. 对于每个驻点,分别计算该点左右两侧的函数值,并比较大小。
  4. 如果该点左侧的函数值都小于该点的函数值,而该点右侧的函数值都大于该点的函数值,则该点是一个极小值点;如果该点左侧的函数值都大于该点的函数值,而该点右侧的函数值都小于该点的函数值,则该点是一个极大值点。

求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可以使用极值的概念。如果函数在某个点处取得了极大值或极小值,那么这个点就是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我们需要找到所有可能的极值点,并比较它们的函数值,从中选出最大值和最小值。

在实际应用中,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常常涉及到优化问题。例如,我们需要在一定条件下,使某个函数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此时,我们可以使用求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总之,理解函数的极值概念,掌握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求函数极值的方法,掌握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及其应用,对于深入理解和应用函数具有重要意义。

🏁8.会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注:在区间(a,b)内,设函数f(x)具有二阶导数。当f''(x)&gt;=0时,f(x)的图形是凹的;当f''(x)&lt;=0时,f(x)的图形是凸的),会求函数图形的拐点以及水平、铅直和斜渐近线,会描绘函数的图形.

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可以使用二阶导数的概念。具体来说,如果函数f(x)在一个区间内二阶导数f''(x)恒大于或等于零,则它在该区间内的图形是凹的;如果二阶导数f''(x)恒小于或等于零,则它在该区间内的图形是凸的。

求函数的拐点可以使用二阶导数的方法。具体来说,如果函数f(x)在某个点c处的二阶导数f''(c)存在且不为零,则c是函数的拐点。

描绘函数的水平、铅直和斜渐近线需要根据函数在无穷远处的趋势以及导数的特点来进行分析。如果函数在无穷远处的极限存在,那么我们可以确定这个极限就是函数的水平渐近线。如果函数在某一点处的导数为零或不存在,那么这个点可能是函数的铅直渐近线。如果函数在某一点处的导数趋向于无穷大或无穷小,那么这个点可能是函数的斜渐近线。

描绘函数的图形需要综合运用以上的各种方法。我们可以先求出函数的一阶导数、二阶导数,然后根据导数的信息来确定函数的极值点和拐点,进而分析函数的凹凸性。最后,我们需要使用以上提到的方法来确定函数的水平、铅直和斜渐近线,从而完整地描绘函数的图形。

总之,掌握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求函数图形的拐点以及水平、铅直和斜渐近线,会描绘函数的图形,对于深入理解和应用函数具有重要意义。

9.了解曲率、曲率圆和曲率半径的概念,会计算曲率和曲率半径.

曲率是描述曲线“弯曲程度”的物理量,表示曲线在某一点处的弯曲程度。曲率圆是与曲线在某一点处具有相同切线和相同曲率的圆。而曲率半径则是曲率圆的半径,用来衡量曲线在某一点处的弯曲程度。

计算曲率的一般步骤如下:

  1. 首先求出曲线的参数方程或者函数表达式;
  2. 然后求得曲线的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
  3. 根据公式计算曲率:[ \kappa = \frac{|y''|}{(1 + (y')^2)^{\frac{3}{2}}} ] 其中,( \kappa ) 表示曲率,( y' ) 表示曲线的一阶导数,( y'' ) 表示曲线的二阶导数。

计算曲率半径的一般步骤如下:

  1. 首先计算曲率;
  2. 然后使用下面的公式计算曲率半径:[ R = \frac{1}{\kappa} ] 其中,( R ) 表示曲率半径,( \kappa ) 表示曲率。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计算中,如果已知曲线的参数方程或者函数表达式,可以直接根据上述公式进行计算。而如果未知曲线的参数方程或者函数表达式,需要先根据已知的点的坐标信息推导出曲线的方程,再进行曲率和曲率半径的计算。

总之,理解曲率、曲率圆和曲率半径的概念,掌握计算曲率和曲率半径的方法,对于深入理解和应用曲线的弯曲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一元函数积分学

考试内容:

原函数和不定积分的概念、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基本积分公式定积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定积分中值定理积分上限的函数及其导数、牛顿-莱布尼茨(Newton-Leibniz)公式、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有理函数、三角函数的有理式和简单无理函数的积分反常(广义)积分、定积分的应用。

考试要求

1.理解原函数的概念,理解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概念.

原函数是指一个函数的导函数,即导数的反函数。如果函数 f(x) 的导数为 F(x),则 F(x) 就是 f(x) 的一个原函数。

不定积分是指不带上限和下限的积分,也就是求一个函数的原函数的过程。符号表示为 ∫f(x)dx,其中 f(x) 为被积函数,dx 表示积分变量。不定积分的结果通常有一个常数项 C,因为一个函数的原函数并不唯一,只有加上一个常数才能表示所有可能的值。

定积分是指给定积分区间的积分,它可以将一个曲线下的面积或空间体积等物理量计算出来。符号表示为 ∫a^bf(x)dx,其中 a 和 b 分别为积分区间的上下限,f(x) 为被积函数,dx 表示积分变量。定积分的结果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表示被积函数在积分区间内的总量或平均值等。

🏁2.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掌握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性质及定积分中值定理,掌握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3.会求有理函数、三角函数有理式和简单无理函数的积分.
🏁4.理解积分上限的函数,会求它的导数,掌握牛顿一莱布尼茨公式.

5.了解反常积分的概念,会计算反常积分.

🏁6.掌握用定积分表达和计算一些几何量与物理量(平面图形的面积、平面曲线的弧长、旋转体的体积及侧面积、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体积、功、引力、压力、质心、形心等)及函数的平均值.

四、多元函数微积分学

考试要求

1.了解多元函数的概念,了解二元函数的几何意义.

多元函数是指具有多个自变量的函数,而二元函数则是一种特殊的多元函数,具有两个自变量。在二元函数中,每个自变量的取值都可以影响函数的取值,因此我们可以将二元函数看作是定义在二维平面上的一个曲面。

二元函数的几何意义可以通过其图像来理解。对于二元函数 z=f(x,y),它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曲面,其中平面上的点(x,y) 对应着曲面上的点(x,y,z),其中 z=f(x,y)。这个曲面在三维空间中的图像就是二元函数的几何意义。

通过观察二元函数的图像,我们可以理解函数在不同自变量取值下的变化规律。例如,我们可以分析曲面的斜率、凹凸性以及极值点等,从而更好地理解二元函数在空间中的行为。

另外,二元函数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比如描述三维空间中的温度分布、电场强度分布等。对于这些实际问题,理解二元函数的几何意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2.了解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的概念,了解有界闭区域上二元连续函数的性质.

3.了解多元函数偏导数与全微分的概念,会求多元复合函数一阶、二阶偏导数,会求全微分,了解隐函数存在定理,会求多元隐函数的偏导数.
4.了解多元函数极值和条件极值的概念,掌握多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了解二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充分条件,会求二元函数的极值,会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条件极值,会求简单多元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求解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5.理解二重积分的概念,了解二重积分的基本性质,了解二重积分的中值定理,掌握二重积分的计算方法(直角坐标、极坐标).

五、常微分方程

考试内容:

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变量可分离的微分方程、齐次微分方程、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可降阶的高阶微分方程、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性质及解的结构定理、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高于二阶的某些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简单的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考试要求

1.了解微分方程及其阶、解、通解、初始条件和特解等概念.
2.掌握变量可分离的微分方程及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会解齐次微分方程.

4.理解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性质及解的结构.

5.掌握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并会解某些高于二阶的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6.会解自由项为多项式、指数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以及它们的和与积的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7.会用微分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线性代数

一、行列式

【考试内容】

行列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

【考试要求】

1.了解行列式的概念,掌握行列式的性质.

2.会应用行列式的性质和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计算行列式.

当使用行列式的性质和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计算行列式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计算:

  1. 根据问题给出的方阵 A,我们可以利用行列式的基本性质对其进行变换,例如交换行、交换列、行成比例地加到另一行上等等。这些变换不改变行列式的值。

  2. 可以使用行列式的按行(列)展开定理来计算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说的是,一个 n 阶方阵的行列式可以按照其中的任意一行或一列展开为 n 个 n-1 阶方阵的行列式之和。这样我们就可以将原问题转化为计算较小规模方阵的行列式,从而简化计算。

  3. 对于每一个子方阵,我们可以递归地应用相同的方法继续计算子方阵的行列式,直到得到一个 2 阶方阵的行列式(行列式的基本情况)或者 1 阶方阵的元素(行列式的基本情况),然后计算出这个子方阵的行列式的值。

  4. 在计算子方阵的行列式时,我们可以继续应用行列式的基本性质和按行(列)展开定理,以简化计算。

  5. 最终,我们可以得到原始方阵的行列式的值。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利用行列式的性质和按行(列)展开定理来计算任意方阵的行列式。这个方法在实践中非常有用,因为它允许我们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更简单的子问题,并且使用递归的思想进行计算。

二、矩阵

【考试内容】

  矩阵的概念、矩阵的线性运算、矩阵的乘法、方阵的幂、方阵乘积的行列式、矩阵的转置、逆矩阵的概念和性质、矩阵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伴随矩阵、矩阵的初等变换、初等矩阵、矩阵的秩、矩阵的等价、分块矩阵及其运算。

【考试要求】

1.理解矩阵的概念,了解单位矩阵、数量矩阵、对角矩阵、三角矩阵、对称矩阵、反对称矩阵和正交矩阵以及它们的性质.

当谈论矩阵的类型和性质时,我们可以在线性代数中找到很多有趣的概念。下面我将简要介绍一下你提到的这些不同类型的矩阵以及它们的性质。

  1. 单位矩阵:单位矩阵是一个对角线上全为 1,其余元素全为 0 的方阵。记作 I 或者 E。单位矩阵乘任何矩阵都等于原矩阵,即 AI = A。

  2. 数量矩阵:数量矩阵是所有元素都相等的矩阵,可以记作 kI,其中 k 是元素的值,I 是单位矩阵。

  3. 对角矩阵:对角矩阵是除了主对角线上的元素外,其余元素都为 0 的矩阵。

  4. 三角矩阵:三角矩阵分为上三角矩阵和下三角矩阵。上三角矩阵是指主对角线以下的元素都为 0 的矩阵,下三角矩阵则是指主对角线以上的元素都为 0 的矩阵。

  5. 对称矩阵:对称矩阵是指矩阵转置后等于自身的矩阵,即A^T = A。

  6. 反对称矩阵:反对称矩阵是指矩阵转置后取负等于自身的矩阵,即A^T = -A。

  7. 正交矩阵:正交矩阵是指矩阵的转置等于其逆的实矩阵,即A^T A = AA^T = I。

2.掌握矩阵的线性运算、乘法、转置以及它们的运算规律,了解方阵的幂与方阵乘积的行列式的性质.

3.理解逆矩阵的概念,掌握逆矩阵的性质以及矩阵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理解伴随矩阵的概念,会用伴随矩阵求逆矩阵.

4.了解矩阵初等变换的概念,了解初等矩阵的性质和矩阵等价的概念,理解矩阵的秩的概念,掌握用初等变换求矩阵的秩和逆矩阵的方法.

矩阵初等变换是指对矩阵进行一系列特定的操作,包括交换矩阵的两行或两列、用非零常数乘以矩阵的某一行或某一列、将矩阵的某一行或某一列的倍数加到另一行或另一列上。通过这些操作,可以改变矩阵的形态,但不改变矩阵的秩。

初等矩阵是一个单位矩阵经过一次初等变换得到的矩阵。初等矩阵具有以下性质:

  1. 每个初等矩阵都是可逆矩阵,且其逆矩阵也是初等矩阵。
  2. 两个同类型的初等矩阵相乘仍为初等矩阵。

矩阵等价是指通过一系列初等变换,可以从一个矩阵变换为另一个矩阵。等价的矩阵具有相同的秩。

矩阵的秩是指矩阵中线性无关的行或列的最大数量,用 r(A) 表示。矩阵的秩可以通过初等变换来求解。

要求一个矩阵的秩,可以通过以下步骤:

  1. 将矩阵化为行简化阶梯形(Row Echelon Form)或列简化阶梯形(Column Echelon Form),即将矩阵通过初等变换转化为上三角矩阵。
  2. 计算上三角矩阵中非零行的数量,即为矩阵的秩。

通过初等变换求逆矩阵的方法如下:

  1. 将原矩阵 A 扩展为一个 n 阶单位矩阵 I,即构成一个增广矩阵 [A | I]。
  2. 对增广矩阵进行初等变换,将 A 转化为上三角矩阵。
  3. 若 A 无法转化为上三角矩阵,则 A 不存在逆矩阵。
  4. 若 A 可以转化为上三角矩阵,将得到的上三角矩阵右侧部分即为 A 的逆矩阵。
5.了解分块矩阵及其运算.

三、向量

【考试内容】

  向量的概念向量的线性组合和线性表示向量组的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等价向量组向量组的秩向量组的秩与矩阵的秩之间的关系向量的内积线性无关向量组的正交规范化方法

【考试要求】

1.理解n维向量、向量的线性组合与线性表示的概念.

当我们谈论n维向量时,我们指的是一个具有n个元素的向量。这意味着向量可以在n维空间中进行描述,每个元素代表了空间中的一个坐标。例如,在二维空间中,一个向量可能包含两个元素,分别代表x和y坐标;而在三维空间中,一个向量可能包含三个元素,分别代表x、y和z坐标。

向量的线性组合是指将多个向量相乘并加和得到一个新的向量的操作。给定向量 v1, v2, ..., vn 和标量 c1, c2, ..., cn,它们的线性组合可以表示为: [ c_1v_1 + c_2v_2 + ... + c_nv_n ]

其中 c1, c2, ..., cn 是任意实数。向量的线性组合在线性代数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向量空间的性质以及解决线性方程组等问题。

向量的线性表示则是指用一组向量来表示另一个向量的过程。如果一个向量 v 可以表示为向量组合 c1v1 + c2v2 + ... + cnvn,那么我们说向量 v 可以被向量组 v1, v2, ..., vn 线性表示。

2.理解向量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概念,掌握向量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有关性质及判别法.

当我们讨论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和线性无关性时,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向量之间的线性组合关系。下面我将解释这两个概念以及它们的判别法。

  1. 线性相关和线性无关的概念:

    • 向量组中的向量被称为线性相关的,如果存在不全为零的标量 c1, c2, ..., cn 使得 c1v1 + c2v2 + ... + cnvn = 0,其中 v1, v2, ..., vn 是向量组中的向量。
    • 相反,如果向量组中的向量不能通过非平凡的线性组合得到零向量,那么这个向量组就被称为线性无关的。
  2. 判别线性相关和线性无关的方法:

    • 线性相关的判别法:如果向量组中至少有一个向量可以表示为其他向量的线性组合,那么这个向量组就是线性相关的。也就是说,如果向量组中有一个向量可以表示为其他向量的线性组合,那么这个向量组就是线性相关的。
    • 线性无关的判别法:如果向量组中的任何一个向量都不能表示为其他向量的线性组合,那么这个向量组就是线性无关的。
  3. 线性相关和线性无关的性质:

    • 如果一个向量组中包含零向量,那么它一定是线性相关的,因为零向量可以用任何标量乘以零得到。
    • 任意数量的线性无关的向量组,加入任意数量的零向量后仍然是线性无关的。
3.了解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和向量组的秩的概念,会求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及秩.

当我们有一个向量组时,其中的向量可能是线性相关的,也可能是线性无关的。为了找到向量组中最重要的、起主导作用的向量,我们引入了极大线性无关组和秩的概念。

极大线性无关组: 极大线性无关组是指向量组中包含的线性无关向量中,无法再添加任何一个向量而保持线性无关性的子集。换句话说,它是向量组中包含的线性无关向量中最大的子集。

秩: 秩是指向量组中极大线性无关组中向量的个数。记为rank(V) 或 r(V)。

求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及秩的方法如下:

  1. 将向量组按列排成一个矩阵,设为?A。
  2. 将矩阵?A?进行行变换,化为行阶梯形矩阵(也称为梯形矩阵)。
  3. 对于化为行阶梯形矩阵后的矩阵?A,极大线性无关组由非零行所对应的原来的列向量组成。
  4. 统计极大线性无关组中的向量个数即为秩。
4.了解向量组等价的概念,了解矩阵的秩与其行(列)向量组的秩的关系.

向量组等价是指两个向量组所张成的向量空间相同。具体来说,对于两个向量组 V1?={v1?,v2?,…,vm?} 和 V2?={u1?,u2?,…,un?},如果 1V1? 中的任意一个向量都可以由 V2? 中的有限个向量线性表示,并且 V2? 中的任意一个向量都可以由 V1? 中的有限个向量线性表示,那么我们称 V1? 和 V2? 是等价的。

矩阵的秩是指矩阵中线性无关的行或列的最大个数。假设有一个 m×n 的矩阵 A,它的秩记作 rank(A)。根据线性代数的知识,我们知道矩阵的秩与其行向量组和列向量组的秩有关系。

具体来说,对于矩阵 A,其行向量组的秩等于矩阵的秩,记作 rank(A)。而列向量组的秩则等于矩阵的列最简形下非零行的个数,也等于矩阵的秩。

从这个关系可以看出,矩阵的行向量组和列向量组具有相同的秩,因此我们可以简单地用矩阵的秩来表示它们的秩。

总结起来,矩阵的秩与其行向量组和列向量组的秩是相等的。这个性质在矩阵理论和线性代数中经常被应用到。

5.了解内积的概念,掌握线性无关向量组正交规范化的施密特(Schmidt)方法.

四、线性方程组

【考试内容】

  线性方程组的克拉默(Cramer)法则、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分必要条件、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分必要条件、线性方程组解的性质和解的结构、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和通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通解。

【考试要求】

1.会用克拉默法则.

2.理解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分必要条件及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分必要条件.

对于一个齐次线性方程组Ax = 0,其中A是系数矩阵,x是未知数向量,0是零向量。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系数矩阵A的秩小于未知数的个数,即rank(A) < n,其中n是未知数的个数。这意味着系数矩阵A的行(或列)中存在零行(或零列),从而导致方程组存在自由变量,使得方程组有无穷多个解。

理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分必要条件: 对于一个非齐次线性方程组Ax = b,其中A是系数矩阵,x是未知数向量,b是常数向量。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常数向量b可以由系数矩阵A的列向量线性表示,即b属于A所表示的向量空间。这意味着b可以被A的列向量线性组合表示,因此方程组存在至少一个解。

总结:

  • 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系数矩阵A的秩小于未知数的个数,即rank(A) < n。
  • 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常数向量b可以由系数矩阵A的列向量线性表示,即b属于A所表示的向量空间。
3.理解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及通解的概念,掌握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和通解的求法.

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fundamental solution set)是指该方程组的所有解中,任意一个解都可以由基础解系中的向量线性组合而成。通解(general solution)则是基础解系的线性组合形式,它表示了该齐次线性方程组的所有解。

求解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和通解的方法如下:

  1. 将齐次线性方程组的系数矩阵A进行行变换,将其化为阶梯形矩阵或最简形矩阵。
  2. 根据阶梯形矩阵或最简形矩阵,确定方程组的基础变量和自由变量。
  3. 对每个自由变量引入一个参数,构造出基础解系中的向量。具体来说,可以令自由变量为1,其他自由变量为0,然后求解得到对应的基础解向量。
  4. 确定了基础解系后,通过基础解系中向量的线性组合构造出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通解。

例如,对于一个二元齐次线性方程组: a1x + b1y = 0 a2x + b2y = 0

可以先将系数矩阵A进行行变换,得到其阶梯形式,然后确定基础变量和自由变量。假设y是自由变量,引入参数t,则可以得到基础解系中的向量 (t, -a1/a2*t)。最终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通解可以表示为基础解系中向量的线性组合形式。

4.理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及通解的概念.

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是指形如Ax = b的方程组,其中A是系数矩阵,x是未知数向量,b是常数向量。

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可以分为两部分:特解和齐次方程组的通解。

  1. 特解(particular solution)是指该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一个解,它可以使得Ax = b成立。特解不是唯一的,可能存在多个特解。

  2. 齐次方程组的通解(homogeneous solution)是指对应的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通解,即Ax = 0的解。齐次方程组的通解可以表示为基础解系中向量的线性组合形式。

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通解可以通过特解和齐次方程组的通解相加得到。具体步骤如下:

  1. 首先,求解齐次线性方程组Ax = 0的基础解系和通解,得到齐次方程组的通解。这一步的方法在前面的回答中已经介绍过。

  2. 然后,求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Ax = b的一个特解。可以使用高斯消元法、矩阵求逆法或克拉默法则等方法来求解。

  3. 最后,将特解和齐次方程组的通解相加,得到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通解。

通解的形式为特解加上齐次方程组的通解。表示为x = xp + xh,其中xp是特解,xh是齐次方程组的通解。

5.会用初等行变换求解线性方程组.

以下是使用初等行变换求解线性方程组的一般步骤:

  1. 将线性方程组写成增广矩阵形式。将系数矩阵和常数向量合并,形成增广矩阵。

  2. 应用初等行变换,将增广矩阵化为行阶梯形矩阵或最简形矩阵。初等行变换包括以下三种操作:

    • 交换两行:将两行的位置互换。
    • 用非零常数乘以一行:将一行中的元素都乘以一个非零常数。
    • 用一个非零常数乘以一行,再加到另一行上:将一行中的元素乘以一个非零常数,并加到另一行的对应元素上。

    通过不断进行初等行变换,逐步将增广矩阵化为行阶梯形矩阵或最简形矩阵。

  3. 根据行阶梯形矩阵或最简形矩阵,确定方程组的解。行阶梯形矩阵或最简形矩阵可以提供方程组的等价信息,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 如果存在一行全为0,则对应方程为次要方程,不影响主要方程的解。
    • 如果一行的非零元素所在列只有一个非零元素,且该元素所在列的其他行元素都为0,则可以直接求解得到该变量的值。
    • 如果一行的非零元素所在列只有一个非零元素,但该元素所在列的其他行还有非零元素,则可以将该变量表示为其他变量的函数。
  4. 根据行阶梯形矩阵或最简形矩阵得到方程组的特解和通解。根据前面确定的解的形式,可以得到特解和自由变量的取值范围,进而得到方程组的特解和通解

五、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考试内容】

  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概念、性质、相似矩阵的概念及性质、矩阵可相似对角化的充分必要条件及相似对角矩阵、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及其相似对角矩阵。

【考试要求】

1.理解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概念及性质,会求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是线性代数中比较重要的概念,它们在矩阵的理论和应用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1、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定义

设A是n阶方阵,如果存在一个n维非零向量x,使得Ax=kx,其中k为常数,则称k为A的特征值,x为A对应于特征值k的特征向量。

1.2、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性质

(1)矩阵的特征值和行列式有关。若λ1,λ2,…,λn是A的n个特征值,则det(A)=λ1λ2…λn。

(2)矩阵的特征值和迹有关。若λ1,λ2,…,λn是A的n个特征值,则tr(A)=λ1+λ2+…+λn。

(3)矩阵特征值和可逆性有关。若A是可逆矩阵,则其特征值都不为0。

(4)矩阵特征值和相似性有关。若A和B相似,则它们的特征值相同。

(5)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关系。设λ是矩阵A的特征值,x是A的对应特征向量,则对于任意非零常数k,kx也是A的对应特征向量。

1.3、求解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1)求解矩阵的特征值可以通过求解特征多项式得到。特征多项式是由矩阵A减去λI后取行列式得到的多项式,其中I为单位矩阵,λ为未知数。将特征多项式化为标准形式后,其根即为矩阵的特征值。

(2)已知矩阵的特征值之后,可以通过求解(A-λI)x=0来求解特征向量。其中,A为原矩阵,λ为已知的特征值,I为单位矩阵,x为未知的特征向量。将该方程组化为增广矩阵后,通过初等行变换求解得到特征向量。

总之,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是矩阵理论中比较重要的概念,在很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掌握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定义和性质,以及求解方法,对于理解和应用线性代数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理解相似矩阵的概念、性质及矩阵可相似对角化的充分必要条件,掌握将矩阵化为相似对角矩阵的方法.

相似矩阵是线性代数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矩阵的理论和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相似矩阵的概念、性质以及可相似对角化的条件如下:

  1. 相似矩阵的定义 设A和B是n阶方阵,如果存在一个可逆矩阵P,使得P^(-1)AP = B,则称A和B为相似矩阵,P为相似变换矩阵。

  2. 相似矩阵的性质 (1)相似关系具有传递性:如果A和B是相似矩阵,B和C也是相似矩阵,则A和C也是相似矩阵。 (2)相似矩阵具有相同的特征值:如果A和B是相似矩阵,则它们具有相同的特征值。 (3)相似矩阵具有相同的迹:如果A和B是相似矩阵,则它们具有相同的迹。

  3. 矩阵可相似对角化的充分必要条件 矩阵A可相似对角化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存在一个可逆矩阵P,使得P^(-1)AP = D,其中D是一个对角矩阵。换句话说,A可相似对角化的条件是A有n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4. 将矩阵化为相似对角矩阵的方法 (1)求解特征值和特征向量:首先求解矩阵A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得到特征值λ和对应的特征向量x。 (2)构建相似变换矩阵P:将特征向量按列组成矩阵P,即P = [x1, x2, ..., xn]。如果特征向量线性无关,则P是可逆矩阵。 (3)相似对角化:计算P^(-1)AP,即将A通过相似变换P化为对角矩阵D。

总之,相似矩阵是指具有相同特征值的矩阵,它们之间可以通过相似变换得到。矩阵可相似对角化的条件是存在n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将矩阵化为相似对角矩阵的方法是求解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并构建相似变换矩阵。

3.掌握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性质.

实对称矩阵是具有性质特殊的矩阵,在线性代数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具有以下性质:

  1. 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为实数: 对于任意一个实对称矩阵A,其特征值都是实数。这个性质使得实对称矩阵在很多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向量正交: 设A是一个n阶实对称矩阵,λ和μ是A的两个不同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分别为x和y。则有x·y = 0,即特征向量x和y正交。这意味着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向量可以构成一组正交基。

  3. 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向量可正交归一化: 对于一个实对称矩阵A,可以通过正交归一化的方法将其特征向量单位化,使得特征向量之间的内积为1。这样的单位特征向量组称为正交归一基。

  4. 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向量数量与特征值重复次数相同: 设A是一个n阶实对称矩阵,λ是A的一个特征值且对应的特征向量个数为k,则λ是A的特征多项式的一个根,其重复次数为k。也就是说,特征多项式中包含了所有特征值,每个特征值的重复次数与其对应的特征向量个数相同。

总结来说,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为实数,特征向量可以正交归一化并构成正交基,特征向量之间正交,特征值的重复次数与特征向量个数相同。

六、二次型

【考试内容】

  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合同变换与合同矩阵、二次型的秩、惯性定理、二次型的标准形和规范形、用正交变换和配方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二次型及其矩阵的正定性。

【考试要求】

1.掌握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了解二次型秩的概念,了解合同变换与合同矩阵的概念,了解二次型的标准形、规范形的概念以及惯性定理.

二次型是一个与二次多项式相对应的函数,它在线性代数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以下是关于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秩、合同变换和合同矩阵、标准形、规范形以及惯性定理的概念:

  1. 二次型的矩阵表示: 设向量空间V维数为n,对于V中的一个向量x = (x1, x2, ..., xn),二次型可以表示为Q(x) = x^TAX,其中A是一个n×n的实对称矩阵。A称为二次型的矩阵表示。

  2. 二次型的秩: 二次型的秩定义为矩阵A的秩,记作rank(Q)或rank(A)。秩可以用来判断二次型的正负惯性和零惯性。

  3. 合同变换和合同矩阵: 合同变换是指线性变换将一个二次型转化为另一个等价的二次型的变换。如果存在一个可逆矩阵P,使得新的二次型的矩阵表示为B = P^TAP,则称A和B是合同的,P为合同变换矩阵,B是A的合同矩阵。

  4. 二次型的标准形: 对于一个二次型Q(x) = x^TAX,如果存在一个可逆矩阵P,使得新的二次型的矩阵表示为C = P^TAP,其中C为对角矩阵,则称C为A的标准形。

  5. 二次型的规范形: 对于一个二次型Q(x) = x^TAX,如果存在一个可逆矩阵P,使得新的二次型的矩阵表示为D = P^TAP,其中D为对角矩阵且对角线上只有1和-1,则称D为A的规范形。

  6. 二次型的惯性定理: 设Q(x) = x^TAX是一个二次型,A是其矩阵表示。对A进行合同变换,得到规范形D。D中正值的个数称为正惯性指数,负值的个数称为负惯性指数,零值的个数称为零惯性指数。正惯性指数、负惯性指数和零惯性指数不依赖于合同变换的选择,是二次型的固有属性。

总结来说,二次型可以用矩阵表示,秩用于判断二次型的正负惯性和零惯性,合同变换将一个二次型转化为等价的二次型,标准形是对角矩阵,规范形是只含有1和-1的对角矩阵,惯性定理描述了二次型的正负惯性和零惯性的固有属性。这些概念对于理解和应用二次型在线性代数中的重要性具有重要意义。

2.掌握用正交变换化二次型为标准形的方法,会用配方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

当我们想要将一个二次型通过正交变换化为标准形时,可以利用特征值分解或者配方法来实现。下面我将简要介绍这两种方法。

  1. 用正交变换化二次型为标准形的方法:

    • 步骤一:找到二次型的矩阵表示A。
    • 步骤二:对A进行特征值分解,得到A = PDP^T,其中D为对角矩阵,P为正交矩阵(即P^T=P,PP^T=I)。
    • 步骤三:利用正交矩阵P进行变换,即令y=Px,其中y为新的变量,代入二次型Q(x) = x^TAx中,得到Q(y) = y^T(P^TAP)y = y^TDy。
    • 步骤四:此时二次型已经化为标准形,且由于P是正交矩阵,所以变换后的二次型与原二次型等价。
  2. 用配方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的方法:

    • 步骤一:找到二次型的矩阵表示A。
    • 步骤二:利用合同变换,即存在可逆矩阵S,使得B=S^TAS为对称阵的对角线上元素都是1或-1的对角阵。
    • 步骤三:将B化为标准形。若B中1的个数为r,则存在正交矩阵P,使得P^TBP的前r行前r列的子式为单位矩阵Ir,即P^TBP =J=[I_r,0;0,-I_s],其中r+s=n。这样,二次型就化为了标准形。

?

3.理解正定二次型、正定矩阵的概念,并掌握其判别法.

正定二次型和正定矩阵是线性代数中的重要概念,下面我将分别对这两个概念进行解释,并介绍它们的判别法。

  1. 正定二次型:对于一个二次型Q(x),如果对于任意非零向量x,都有Q(x)>0,则称Q(x)为正定二次型。正定二次型的矩阵表示称为正定矩阵。其中,正定二次型的值域在实数范围内为正,表示该二次型在所有非零向量上的取值都大于0,而在复数域内的值域为正实数和0,表示该二次型在所有非零向量上的模的平方都大于等于0,且只有在向量为零向量时,模的平方才等于0。

  2. 正定矩阵:对于一个n × n的矩阵A,如果对于任意非零向量x,都有x^TAX>0,则称A为正定矩阵。正定矩阵的特点是它的特征值都是正数,且对角线元素都是正数。

判别法如下:

  1. 利用行列式判别法:若A的所有主子式的行列式都大于0,则A为正定矩阵。

  2. 利用特征值判别法:若A的所有特征值都大于0,则A为正定矩阵。

  3. 利用正定性的定义和性质判别法:

    • A为对称矩阵且A的所有特征值均大于0,则A为正定矩阵。
    • 若A为正定矩阵,则A的任意一个主子式的行列式大于0。
    • 若A为正定矩阵,则A的所有顺序主子式的行列式都大于0。

正定二次型和正定矩阵在线性代数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最小二乘法、优化问题等。

文章来源:https://blog.csdn.net/LYX_WIN/article/details/135117825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