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内核同步互斥技术之原子变量
原子变量用来实现对整数的互斥访问,通常用来实现计数器。
 例如,我们写一行代码把变量 a 加 1,编译器把代码编译成 3 条汇编指令。
 (1)把变量 a 从内存加载到寄存器。
 (2)把寄存器的值加 1。
 (3)把寄存器的值写回内存。
 在单处理器系统中,如果进程 1 和进程 2 都执行把变量 a 加 1 的操作,可能出现下面的执行顺序:
预期结果是处理器 1 和处理器 2 执行完以后变量 a 的值加 2,但是因为在处理器 1 把变量 a 的新值写回内存之前,处理器 2 从内存读取变量 a 的旧值,导致处理器 1 和处理器 2执行完以后变量 a 的值只增加 1。
 ?? ?原子变量可以解决这种问题,使 3 个操作成为一个原子操作。
 ?? ?内核定义了 3 种原子变量。
 (1)整数原子变量,数据类型是 atomic_t。
 include/linux/types.h
 typedef struct {
 ? ? int counter;
 } atomic_t;
(2)长整数原子变量,数据类型是 atomic_long_t。
 (3)64 位整数原子变量,数据类型是 atomic64_t。
 下面以整数原子变量为例说明使用方法。初始化静态原子变量的方法如下:
 atomic_t <name> = ATOMIC_INIT(n);
 在运行中动态初始化原子变量的方法如下:
 atomic_set(v, i);
 把原子变量 v 的值初始化为 i。
 常用的原子变量操作函数如下。
 (1) atomic_read(v)
 读取原子变量 v 的值。
 (2) atomic_add_return(i, v)
 把原子变量 v 的值加上 i,并且返回新值。
 (3) atomic_add(i, v)
 把原子变量 v 的值加上 i。
 (4) atomic_inc(v)
 把原子变量 v 的值加上 1。
 (5) int atomic_add_unless(atomic_t *v, int a, int u);
 如果原子变量 v 的值不是 u,那么把原子变量 v 的值加上 a,并且返回 1,否则返回 0。
 (6) atomic_inc_not_zero(v)
 如果原子变量 v 的值不是 0,那么把原子变量 v 的值加上 1,并且返回 1,否则返回 0。
 (7) atomic_sub_return(i, v)
 把原子变量 v 的值减去 i,并且返回新值。
 (8) atomic_sub_and_test(i, v)
 把原子变量 v 的值减去 i,测试新值是否为 0,如果为 0,返回真。
 (9) atomic_sub(i, v)
 把原子变量 v 的值减去 i。
 (10) atomic_dec(v)
 把原子变量 v 的值减去 1。
 (11) atomic_cmpxchg(v, old, new)
 执行原子比较交换, 如果原子变量 v 的值等于 old, 那么把原子变量 v 的值设置为 new。返回值总是原子变量 v 的旧值。
 ?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我的编程经验分享网邮箱:veading@qq.com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