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输出缓冲区和fflush刷新缓冲区

2023-12-13 03:06:07

目录

一、输出缓冲区?

1.1 输出缓冲区的使用?

1.2 缓冲区的刷新?

1.3 输出缓冲区的作用

二、回车换行


一、输出缓冲区?

C/C++语言,当调用输出函数(如printf()、puts()、fwrite()等)时,会给我们提供默认的缓冲区。这些数据先存放在输出缓冲区中,然后再按照一定规则输出到目标设备(如终端、文件、网络等)。

1.1 输出缓冲区的使用?


上面的结果是:等待两秒后,字符串打印到屏幕上。

如果想让它立即显示两种常用方法

  1. 在字符串尾部加上换行符 '\n'
    printf("Hello CSDN!\n");?
  2. 在printf语句后调用 fflush() 函数

1.2 缓冲区的刷新?

以上的两种方法都是为了刷新缓冲区,将缓冲区中的内容立即输出到目标设备上。

在C语言中,有以下几种方式可以刷新输出缓冲区:

  1. 自动刷新:缓冲区被填满、程序正常结束或者遇到换行符。
  2. 手动刷新: 调用fflush函数。

    例如fflush(stdout); 会将缓冲区内容输出到目标设备上。
  3. 缓冲模式设置:可以使用setbuf()函数或setvbuf()函数设置缓冲区的大小和刷新方式。
  4. 程序退出时刷新:当程序正常终止时,输出缓冲区通常会被自动刷新。但是,如果程序异常终止(如调用exit()函数)或者使用非正常的终止方式(如abort()函数),输出缓冲区可能不会被刷新。

1.3 输出缓冲区的作用

  • 减少系统调用:输出操作通常比较耗时(因为每一次打印符号到显示器上的时候都需要访问外设,效率较低),因此将多个输出操作合并到一个缓冲区中,可以减少系统调用的次数,从而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

  • 改善输出效果:通过控制缓冲区的大小和刷新时间,可以更好地控制输出的效果。
    例如,可以设置缓冲区大小为一行文字的长度,并在每行文字结束时立即刷新缓冲区,从而实现逐行输出的效果。

  • 提高可移植性:不同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对输出缓冲区的实现方式不同,但它们都提供了类似的接口。因此,使用输出缓冲区可以提高程序的可移植性,使得程序更容易在不同的平台上运行。

  • 避免阻塞:当输出设备(如终端、文件、网络等)比较慢时,输出缓冲区可以避免程序被阻塞。程序可以先将数据存储到缓冲区中,然后继续执行其他操作,直到输出设备就绪后再将数据输出。


二、回车换行

回车换行包含两件事情:

  1. 换行:换到下一行
  2. 回车:让对应的光标回到本行最开始

\r? ?表示只回车,光标回到本行最开始。
\n? 表示换行,在Linux中表示换行和回车

老式回车键设计成以下形状也是这个原因,告诉我们是换行、回车?

利用以上知识点就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倒计时程序:

#include <stdio.h>    
#include <unistd.h>    
int main()    
{    
   for(int i = 10; i >=0; i--)    
   {    
       printf("%-2d\r",i);                                                                       
       fflush(stdout);    
       sleep(1);    
   }    
    printf("\n");    
    return 0;    
}  

关于回车和换行的用法也有很多,大家可以自行尝试一下。

文章来源:https://blog.csdn.net/muyuteacher/article/details/134894771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