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算法——冒泡排序

2023-12-15 14:29:36

排序算法是计算机科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在众多排序算法中,冒泡排序因其实现简单而被广泛学习。尽管它不是最高效的排序方法,但对于理解基本的排序概念非常有用。本文将深入探讨冒泡排序的原理、实现、优缺点以及应用场景。

1. 冒泡排序原理

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遍历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它们的顺序错误就把它们交换过来。这个过程像气泡一样上浮到数列的顶端,因此得名“冒泡排序”。

算法步骤

  1. 比较相邻的元素:从数列的开始两个相邻元素开始,如果前一个比后一个大,就交换它们。
  2. 对每一对相邻元素做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这步做完后,最后的元素会是最大的数。
  3. 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一个。
  4. 持续每次对越来越少的元素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没有任何一对数字需要比较。

2. 冒泡排序的代码实现

以下是冒泡排序的基本实现,使用C++编写:

在冒泡排序的每一轮遍历中,如果没有发生任何元素的交换,这意味着数组已经是完全排序的。这时,就没有继续进行后续遍历的必要,因为数组已处于排序状态。swapped 变量就是用来跟踪每轮遍历是否发生了交换。

通过swapped变量对基本的冒泡排序进行了改善,使冒泡排序在最优的情况下时间复杂度为O(n).

#include <vector>

void bubbleSort(std::vector<int>& arr) {
    int n = arr.size();
    bool swapped;
    for (int i = 0; i < n-1; i++) {
        swapped = false;
        for (int j = 0; j < n-i-1; j++) {
            if (arr[j] > arr[j+1]) {
                std::swap(arr[j], arr[j+1]);
                swapped = true;
            }
        }
        if (!swapped)
            break;
    }
}

. 冒泡排序的复杂度分析

时间复杂度

  • 最佳情况:T(n) = O(n),当输入的数据已经是升序时。
  • 最差情况:T(n) = O(n2),当输入的数据是降序时。
  • 平均情况:T(n) = O(n2)。

空间复杂度

  • O(1),因为只需要常量级的额外空间。

4. 冒泡排序的优缺点

优点

  • 简单易懂:冒泡排序算法非常直观,容易实现。
  • 空间效率高:它是原地排序,不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

缺点

  • 效率低:对于大数据集来说,冒泡排序的速度非常慢。
  • 多次交换:每次只移动相邻的两个元素,因此交换操作较多。

5. 应用场景

由于冒泡排序的效率较低,它通常不适用于数据量较大的场合。然而,对于小数据集或者是初学算法和编程的场景,冒泡排序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它有助于新手理解排序的基本原理。

文章来源:https://blog.csdn.net/bairui6666/article/details/134888545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