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进阶- InnoDB引擎架构
逻辑存储结构
InnoDB的逻辑存储结构如下图所示:
?1). 表空间是InnoDB存储引擎逻辑结构的最高层, 如果用户启用了参数? ? ??innodb_file_per_table(在 8.0版本中默认开启) ,则每张表都会有一个表空间(xxx.ibd),一个mysql实例可以对应多个表空间,用于存储记录、索引等数据。
2). ?段,分为数据段(Leaf node segment)、索引段(Non-leaf node segment)、回滚段 (Rollback segment),InnoDB是索引组织表,数据段就是B+树的叶子节点, 索引段即为B+树的 非叶子节点。段用来管理多个Extent(区)。
3). ?区,表空间的单元结构,每个区的大小为1M。 默认情况下, InnoDB存储引擎页大小为16K, 即一个区中一共有64个连续的页。
4). ?页,是InnoDB 存储引擎磁盘管理的最小单元,每个页的大小默认为 16KB。为了保证页的连续性, InnoDB 存储引擎每次从磁盘申请 4-5 个区。
5). ?行,InnoDB 存储引擎数据是按行进行存放的。
?在行中,默认有两个隐藏字段:
Trx_id:每次对某条记录进行改动时,都会把对应的事务id赋值给trx_id隐藏列。 Roll_pointer:每次对某条引记录进行改动时,都会把旧的版本写入到undo日志中,然后这个 隐藏列就相当于一个指针,可以通过它来找到该记录修改前的信息。
?架构概述
MySQL5.5 版本开始,默认使用InnoDB存储引擎,它擅长事务处理,具有崩溃恢复特性,在日常开发 中使用非常广泛。下面是InnoDB架构图,左侧为内存结构,右侧为磁盘结构。
?内存结构
在左侧的内存结构中,主要分为这么四大块儿: Buffer Pool、Change Buffer、Adaptive Hash Index、Log Buffer。 接下来介绍一下这四个部分。
Buffer Pool?缓冲池
InnoDB存储引擎基于磁盘文件存储,访问物理硬盘和在内存中进行访问,速度相差很大,为了尽可能弥补这两者之间的I/O效率的差值,就需要把经常使用的数据加载到缓冲池中,避免每次访问都进行磁 盘I/O。 在InnoDB的缓冲池中不仅缓存了索引页和数据页,还包含了undo页、插入缓存、自适应哈希索引以及 InnoDB的锁信息等等。
缓冲池以Page页为单位,底层采用链表数据结构管理Page。根据状态,将Page分为三种类型:
- free page:空闲page,未被使用。
- clean page:被使用page,数据没有被修改过。
- dirty page:脏页,被使用page,数据被修改过,也中数据与磁盘的数据产生了不一致。
?在专用服务器上,通常将多达80%的物理内存分配给缓冲池,参数查看show variables like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Change Buffer 更改缓冲区
Change Buffer,更改缓冲区(针对于非唯一二级索引页),在执行DML语句时,如果这些数据Page 没有在Buffer Pool中,不会直接操作磁盘,而会将数据变更存在更改缓冲区 Change Buffer 中,在未来数据被读取时,再将数据合并恢复到Buffer Pool中,再将合并后的数据刷新到磁盘中。即数据在BufferPoo 中不存在,不专门为修改去进行10提作,而是等待下次查询这个数据时顺便去发起IO操作改数据,呈现崭新的数据给用户,有用于合并IO请求,减少磁盘IO
Adaptive Hash Index 自适应哈希索引
自适应哈希索引,无需人工干预,是系统根据情况自动完成,跟查询时走不走索引类似的,都是由系统自动完成
自适应hash索引,用于优化对Buffer Pool数据的查询。MySQL的innoDB引擎中虽然没有直接支持hash索引,但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功能就是这个自适应hash索引。因为前面我们讲到过,hash索引在进行等值匹配时,一般性能是要高于B+树的,因为hash索引一般只需要一次IO即可,而B+树,可能需要几次匹配,所以hash索引的效率要高,但是hash索引又不适合做范围查询、模糊匹配等。 InnoDB存储引擎会监控对表上各索引页的查询,如果观察到在特定的条件下hash索引可以提升速度, 则建立hash索引,称之为自适应hash索引。
?Log Buffer?日志缓冲区
Log Buffer:日志缓冲区,用来保存要写入到磁盘中的log日志数据(redo log 、undo log), 默认大小为 16MB,日志缓冲区的日志会定期刷新到磁盘中。如果需要更新、插入或删除许多行的事 务,增加日志缓冲区的大小可以节省磁盘 I/O。
参数:
innodb_log_buffer_size:缓冲区大小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日志刷新到磁盘时机,取值主要包含以下三个:
????????1: 日志在每次事务提交时写入并刷新到磁盘,默认值。
????????0: 每秒将日志写入并刷新到磁盘一次。
????????2: 日志在每次事务提交后写入,并每秒刷新到磁盘一次。
?磁盘结构
?System Tablespace?系统表空间
系统表空间是更改缓冲区的存储区域。如果表是在系统表空间而不是每个表文件或通用表空间中创建的,它也可能包含表和索引数据。(在MySQL5.x版本中还包含InnoDB数据字典、undolog等)
?查看系统表空间的参数:innodb_data_file_path,系统表空间,默认的文件名叫 ibdata1。
File-Per-Table Tablespaces? 文件表空间
如果开启了innodb_file_per_table开关 ,则每个表的文件表空间包含单个InnoDB表的数据和索 引 ,并存储在文件系统上的单个数据文件中。
开关参数:innodb_file_per_table ,该参数默认开启。
?那也就是说,我们每创建一个表,都会产生一个表空间文件,如图:
General Tablespaces?通用表空间
通用表空间,需要通过 CREATE TABLESPACE 语法创建通用表空间,在创建表时,可以指定该表空间。
创建表空间
CREATE TABLESPACE ts_name ADD DATAFILE 'file_name' ENGINE = engine_name;
?创建表时指定表空间
CREATE TABLE xxx ... TABLESPACE ts_name;
?Undo Tablespaces?撤销表空间
撤销表空间,MySQL实例在初始化时会自动创建两个默认的undo表空间(初始大小16M),用于存储undo log日志。
?Temporary Tablespaces?临时表空间
InnoDB 使用会话临时表空间和全局临时表空间。存储用户创建的临时表等数据。
Doublewrite Buffer Files??双写缓冲区
双写缓冲区,innoDB引擎将数据页从Buffer Pool刷新到磁盘前,先将数据页写入双写缓冲区文件 中,便于系统异常时恢复数据。
?
?Redo Log?重做日志
重做日志,是用来实现事务的持久性。该日志文件由两部分组成:重做日志缓冲(redo log buffer)以及重做日志文件(redo log),前者是在内存中,后者在磁盘中。当事务提交之后会把所有修改信息都会存到该日志中, 用于在刷新脏页到磁盘时,发生错误时, 进行数据恢复使用。?
以循环方式写入重做日志文件,涉及两个文件:?
后台线程?
内存中我们所更新的数据,由后台线程负责在合适的时候刷新到磁盘,在InnoDB的后台线程中,分为4类,分别是:Master Thread 、IO Thread、Purge Thread、 Page Cleaner Thread。
Master Thread?
核心后台线程,负责调度其他线程,还负责将缓冲池中的数据异步刷新到磁盘中, 保持数据的一致性, 还包括脏页的刷新、合并插入缓存、undo页的回收 。
?IO Thread
在InnoDB存储引擎中大量使用了AIO(异步非阻塞IO,效率高)来处理IO请求, 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数据库的性能,而IO Thread主要负责这些IO请求的回调。
Purge Thread?
主要用于回收事务已经提交了的undo log,在事务提交之后,undo log可能不用了,就用它来回 收。
Page Cleaner Thread
协助 Master Thread 刷新脏页到磁盘的线程,它可以减轻 Master Thread 的工作压力,减少阻 塞。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我的编程经验分享网邮箱:veading@qq.com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