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据系统的角度思考研发效能(DevOps)的提升丨IDCF
?作者:李宏喜? IDCF研发效能(DevOps)工程师(中级)认证学员
在软件研发效能(DevOps)的学习过程中,我认识到诸位老师从软件全生命周期的不同角度,讲述着研发效能的提升。
敏捷宣言从2001年诞生到现在,已经有很多年了。敏捷逐渐地融合精益等思想发展延续至DevOps,而DevOps又在和软件领域的多个方面融合,产生着不同的分支。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数据产业也在不断地发展之中,人们开始从数据的角度思考生活之中的方方面面。那么是否可以从数据的角度思考系统,进而思考数据系统在软件研发效能(DevOps)提升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呢?本文将对此做一个初步的思考。
我认为DevOps是一个基于广义流水线的以价值流交付为特征的理念、方法、工具的系统性的结构。而数据价值通过迭代式的构建、通过系统性的持续交付不断得到体现。
在课程的【开发与交付】这一章中,徐磊老师讲到:广义流水线的起点是一个idea。让我想起了《持续交付2.0 业务引领的DevOps精要》(作者:乔梁)这本书中讲的:“持续交付2.0双环模型涉及企业内多个部门与角色的合作,而且其目标是缩短端对端(即从idea到idea)的闭环周期,这必然会影响到内部合作方式与流程”,而在吴军的《数学之美》中讲到:“信息是消除系统不确定性的唯一办法”。彼得?德鲁克也说:“成果存在于企业的外部,在企业的内部只有成本”。我个人认为软件研发的过程是一个从提出假设到验证假设的过程,也就是假设驱动的过程。而信息可以看作是数据的业务概念。我个人的理解,如下图所示:
01过程
徐磊老师在讲【开发与交付】时讲到了“研发过程全景图”,其中设计的过程是由架构模型树和条目化需求,在持续交互中形成不同版本的开发任务而体现的,如下图所示:
研发过程全景图局部
这也让我想起问题域和方案域的概念,在问题域和方案域之间,通过联想、特征的触发,在交互之中,不断地认识。
问题和方案的交互
在学习杜伟忠老师的【产品设计】的课程中,我认识到:“整体的体验交互设计是软件开发中的非常重要的一环。整体的概念一致性是一个重要的原则。在与用户的迭代式的交互过程中,原型逐渐明确,概念一致性得到体现”。我也想到通过设计树和原型设计的连接,又使得设计具体化,为迭代式开发的进行做出准备。而这个具体的过程可以通过Scrum中的PBL的梳理会这类的会议来达成。
在【测试与安全】这一章中,陈晓鹏老师讲到了三种测试用例的设计技术:错误猜测法、等价类分析法、边界值分析法。其中MECE原则是指相互独立、完全穷尽。这使我想起了数据分类的思维模型,进而对于数据的系统,有了一个认识。我们的软件系统可以看作是一个数据的系统,这让我可以从数据的不同的视角,去看系统、去理解系统。在实践中, 结合三种测试技术,去设计测试用例,从不同的视角去思考系统的行为,而测试的过程就像是解一个方程式。当然,我们可以不仅仅在测试这一个角度,去理解数据系统这个概念。
赵舜东老师在讲解【运维与监控】这一章时,讲到了微服务的拆分:“应先基于数据库隔离维度进行拆分,再基于服务关联和耦合维度进行拆分”。而KentBeck在《实现模式》中讲到4个原则,节选如下:?
1. Local Consequences
?It?can be understood ?gradually without first having to assemble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whole.
2. Minimize Repetition
Duplication isn’t evil, it just raises the cost of making changes ?
3. Logic and Data together
To make a change, the logic and data are likely to have to change at the same time.
4 Symmery
?If a similar thought exists in several places in the code, making them symmetrical to each other is a good first step towards unifying them.
我认为这四个原则与“应先基于数据库隔离维度进行拆分,再基于服务关联和耦合维度进行拆分”在原理上是相通的。而这种拆分的方式也减少了出错的可能。数据总是与逻辑在一起,构成着系统。这也和《持续交付2.0 业务引领的DevOps精要》(作者:乔梁)中讲到的“大系统小做”的原则一致。
我在《实现模式》(作者:KentBeck)这本书中,看到这样的代码:
void?process()?{
?input();
?tally();
?output();
}
我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下图所示:
DevOps所倡导的迭代式开发过程,将原有的瀑布式的过程,拆分成多个迭代的过程,将复杂问题的管理简单化。
反之,数据系统的一个个的端到端的对称,在DevOps这个迭代的过程中持续得到体现,犹如图1所示的价值交付的过程。
徐磊老师在【开发与交付】这一章中,讲到“微服务立方体”这个概念,在单体架构向微服务架构逐步演进的动态过程中,在三维交互的过程中,数据的一致性是否可以理解为数据系统的对称呢?
也因为数据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的确定性,是否可以通过数据来反向思考系统在某一个位置上的特征呢?从而对于价值交付的过程,做出反向的思考,做出整体的结构化的优化呢?这里的整体是否可以涵盖软件的系统和组织的结构呢?徐磊老师说:“管理属性和工程属性的衔接点就是版本管理”,这又与系统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我初步的理解,如下图所示:
正如《奇特的一生》(作者:格拉宁)这本书中所讲:“复活”要容易、准确,因为数据很多,空间和时间坐标都可以复制。
在软件研发过程中,在空间中复盘、复制,我的认识,如下图所示:
从数据系统的角度去思考微服务的构建或者拆分、思考敏捷测试之中的测试用例的设计、思考“大系统小做”的原则、思考KentBeck的实现模式四个原则、思考“微服务立方体”的概念。多角度的思考带来了认识的提升。
02实施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通过迭代式的过程管理,使风险可控、使团队能够迅速学习和改进。而在这个过程中, 采用正确的诸如scrum的方法则是关键。
在自组织的团队中,应发挥每一位团队成员的特长,根据具体的开发工作,组合不同特点的团队成员,考虑团队成员的工作状态,合理分配工作。
敏捷开发中倡导代码集体所有制,我个人认为团队的核心技术人员应对架构的合理及稳定负责,也应对版本的发布和功能的交付负责。而开发人员在协作和讨论中可以做局部和细节的设计做出调整。我认为基于Git的版本管理策略是符合代码集体所有制这一原则的。
在课程中,王立杰老师也讲到“如何有效地落地DevOps”,讲述了以用户为中心,坚持自动化、协作化的概念。彼得?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讲到“唯有从事对的工作,才能使工作有效”。价值是由用户决定的。我个人认为:在软件的实施过程中,通过Show case的这种形式向用户展示可以运行的、关键的、简单的业务功能,得到用户的反馈,并且在持续的迭代中使用户的 idea得到持续实现,这是做“对的事情”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离不开自动化和协作化,通过快速、稳定地部署正确的版本,用户和开发团队都将会得到积极的反馈,这是行之有效,这是正确地做事的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理念、方法、工具的组合。
在实施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团队间、客户之间的协作的问题呢?我个人认为,应建立组织级的沟通机制。在实践中,广义流水线的建立离不开组织之间的信任与沟通,离不开思想的转变。
《数学之美》?(作者:吴军) “信息是消除系统不确定性的唯一办法”。在迭代式的开发过程中,用清单等形式采集产品研发所需要的信息,持续消除需求的不确定性。通过假设驱动的方式得到反馈,持续系统化地消除系统的不确定性,拥抱变化。数据系统在不确定到确定中,持续地变化着。
在实施的过程中,正如陈晓鹏老师所讲敏捷测试有自身的特点,需要和迭代式的敏捷开发相结合,拥抱变化。我认为:敏捷测试不应该是瀑布式的,先设计完成所有的测试用例,再来测试。而应该在PBL之后,根据实际的情况,运用错误猜测法、等价类分析法、边界值分析法等不同的测试技术,快速设计迭代开发所需要的测试用例,在适应变化中,正确地做事。
通过学习庄俊乾老师的【安全领域】的课程中,我认识到价值的交付,不可避免地会面对安全的问题,数据的安全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而DevSecOps则是DevOps在安全领域的发展。
最后,在动态的迭代中,持续地不断认识数据系统的变化,认识价值的交付。从数据系统的这一角度,对研发效能(DevOps)的这个process,做初步的思考和学习。我也认识到,在数据的时代,DevOps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持续交付2.0 业务引领的DevOps精要》 (作者:乔梁)
《数学之美》?(作者:吴军)
《暗时间》 ?(作者:刘未鹏)
《Implementation Patterns》 (作者:[美] ?KentBeck)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作者:[美] 彼得?德鲁克)
《奇特的一生》(作者:[俄] 格拉宁)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我的编程经验分享网邮箱:veading@qq.com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