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AI化”已成定局,华为、小米转战入局又将带来什么?
从华为、Pika、小米等联合打造电影工业化实验室、到Pika爆火,再到国内首部AI全流程制作《愚公移山》开机……业内频繁的新动态似乎都在预示着2023年国内电影开始加速进入新的制片阶段,国内AI电影热潮即将来袭。
此时以华为为首的底层技术科技企业加入赛道,对于国内电影制作而言,或许意味着一场弯道超车赛即将开始。
华为入局影视行业,所为何来?
科技类企业正在加速入局AI影视行业。
今年11月初,电影工业化实验室宣布与华为、小米、商汤、Pika Labs等科技公司合作,共同探索用AI技术打造电影工业化3.0。
同月月底,刚刚加入电影工业化实验室的初创公司PikaLabs首次全网公开发布AI视频生成器1.0测试版本。
事实上,科技企业布局影视数智化赛道早有踪迹。以华为为例,2021年华为云就与鸣锣影业、中国电影科研所、上海度假区管委会等多方,在5G数字影视产业、中国影视工业化等方面达成长期战略合作。2023年华为又与华策影视在数字版权保护、影视制作技术标准确立和影视行业人工智能应用等多个维度开展合作。
这背后的核心逻辑在于,AI技术赋予影视行业巨大的增量价值,进而驱使众多科技企业加入。彭博行业研究报告指出,生成式AI市场规模将从2022年的400亿美元,增长至2032年的1.3万亿美元,未来10年年复合增速有望达到42%。而其中,东吴证券指出,在巨大的降本增效以及创意需求下,影视行业综合音频、视频、文本,是生成式AI的优质落地场景。
反之来看,站在当前时点,以华为为首的AI科技类企业陆续入局AI影视行业,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国内影视行业正极力加速生成式AI在业内的落地,促使AI赋能影视行业。
正如,一经发布就瞬间火爆全网的Pika Labs 1.0也从侧面印证了AI影视应用离商业化不远了的。数据显示,PikaLabs1.0发布后为该网站带来20万+访问量,11月环比上涨62.8%。
一般来说,在新产品、新技术或新兴产业商业化前期,率先实现业绩兑现的环节总是更能打动资本。在AI领域同样如此,相比于技术端,AI应用侧作为盈利最先直接兑现的环节,其在产业化初期更能打动以寻求回报为主要目的的投资者们。
而此次PikaLabs1.0采用全新的AI模型,展示出的100%纯文本视频生成能力,以及以3D动画、动漫、卡通和电影等不同风格生成和编辑视频的应用能力,正是证明了AI影视应用产业化指日可待,商业价值即将兑现这个事实。因此消息一经传出,瞬间点燃了二级市场AI+视频生成概念的炒作情绪。
资本的故事总是让人沉坠其中,而国内AI底层技术的绝对舵手华为,携手多家科技企业的强势加入似乎又在理想与现实中增添了肯定的一笔。那么,此时加速推进的“AI化”又将为国内影视产业带来怎样的机遇?
华为上场正是时,国产电影迎来契机
复盘内容产业的发展历程时,不难发现,过去多年的互联网时代中,日益蓬勃发展的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主的底层技术是内容产业进步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也是该产业更新迭代中必不可少的支撑点。
因此,当前AI技术对电影行业的冲击,或许将为中国电影工业化带来不可估量的机遇。华为产业发展副总裁燕兴表示,“随着云计算、XR、AI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制作迅速推动影视质量和效率升级。”“行业的每一个环节似乎都正在经历着重构,影视产业工业化也进入到了科技赋能的阶段”
此时,以华为为首的科技企业成为影视行业中不可缺失的力量,助力科技赋能电影制作的整个流程。
以华为为例,截至目前华为已打造涵盖前期创意、中期拍摄、后期制作及发行等全流程的影视数字化服务平台,为中国影视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坚实的底层技术支撑。
内容创意方面,华为影视数字化服务平台能将创意转化为可视化图像,为导演和制片人提供直观参考,确保创意贯穿项目,避免后期出现大量的修改和返工,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总体制作时间。
拍摄方面,为内容制作公司打造可靠的云原生内容制作产线。AI等新技术驱动新技术驱动影视制作向虚拟拍摄转变,数字原生内容需增加,进而产生大量的效率、质量所需的海量算力、远程协作、弹性轻资产运营需求。
而华为云打造的数字内容生产线MetaStudio平台,支撑数字内容更高效率、更高精度、更低成本、更加智能的完成生产制作。它满足传统影视制作需求,同时提供数字原生内容的云上创作。特别是MetaStudio具备模型制作、资产管理、内容编辑、物理仿真和云渲染五大能力模块,助推媒体产业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升级。以中国影史票房第一的《长津湖》为例,就是利用华为云渲染基地为后期团队提供了澎湃渲染算力。
后期制作方面,借助AI技术可以打造虚拟角色和特技,既可为内容创作提供广阔的的可能性,也可以使用视频智能编辑来提高后期制作的效率和效果。以商汤科技为例,凭借其先进的图像识别和处理技术,先后与《阿凡达》系列、《星球大战》系列、《复仇者联盟》系列、《建军大业》等多部大制作,显著增强了电影的视觉效果与情节的真实感。
此外先进的硬件端可以最大化展示创作者意图,并为影视观众提供沉浸式视听体验。除去影片剧情内容外,终端体验也是决定性因素之一。而华为主导开发的HDR Vivi技术可以准确把握每一个环节,帮助电影后期制作完整展示创作意图,并在各种设备中实现极致体验。
除去科技赋能产业更多的价值外,对于整个电影行业而言,伴随科技企业快速涌入,人工智能技术等核心技术日益成熟,或许将重塑全球电影格局,国内电影行业迎来史诗级机遇。
尽管2019-2021年疫情国内电影市场复苏较好,连续两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在全球电影中影响力也有所上升,但当时票房依旧还是以中国市场为主。且到了2022年随着全球影视市场的恢复,美国重回全球第一票仓市场,国内仅4部电影进入全球票房收入前50,前十中有8部的主产地为美国。以好莱坞五大制片为首的海外制片巨霸依旧占据全球主要地位。
因此中国电影试图完全走向世界,还需要一个契机。而全球影视行业成长相对乏力的大背景下,AI+电影的到来或许赋予中国电影这种可能性。
一方面,目前即使是莱坞出产的大电影市场情况也比较乏力。北美票房统计网站数据显示,2022年北美票房收入前十的影片都为续集电影,且多部头部作品票房未达到预期,其余多数好莱坞电影整体表现也较艰难。主要原因在于好莱坞商业片中过多的模式化、套路化,使得观众出现“超级英雄疲劳”。2023年《闪电侠》、《蓝甲虫》等大作品的惨淡收场更是证明了这点。
而与之相反,中国影视行业总体向上趋势未变。尽管受疫情影响,中国不再是全球第一票仓市场,但曾经的辉煌不是偶然。资料显示,2022年《长津湖之水门桥》闯入全球排行前十,位列第九;此外,截至2023年11月13日,中国电影票房重返500亿元,其中国产影片占比达到83.4%,进口影片仅占比达到16.6%。
国产片成为中坚力量,好莱坞光环“失灵”。截至发稿前,国内票房前十均为国产片,涵盖现实题材、悬疑犯罪、科幻以及民族情怀等多种题材,内容与制作工艺上的创新更是接连不断。相比之下,排行前20名中,仅有《速度与激情10》《阿凡达:水之道》《铃芽之旅》,以及中美合拍的《巨齿鲨2:深渊》几部好莱坞大作,尤其是最新上市的《惊奇队长2》即使“国产保护月”不在,观众依旧不愿意看。缺乏新意、不接地气是该制作大片并不为观众买单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一般颠覆性技术变迁很容易带来行业格局的重塑。人工智能赋能电影产业后,其商业模式和内容形态都很可能被颠覆,此时中国影视行业借助科技企业的力量或能抓住百年难得一遇的机会。
以2023年中国影视中最值的骄傲的《流浪地球2》、《封神第一部》以及《长安三万里》三部制作为例,都在借助大量的AI技术以不同的风格展示不同的价值输出。其中,规模化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流浪地球2》,已在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先后上映,并“走进”了维也纳联合国总部。借助更先进的技术,中国电影加速走向世界,满足观众需要的同时,通过价值传播提升中国影视在全球的影响力。
此外,近日唐季礼导演联合多牛科技,正试图运用AI技术来融合中国游戏产业与百年影视行业各自优势,开启“游戏电影化”创新模式,或许将打开中国电影工业化新局面。
总而言之,借助技术革新浪潮,“当下,中国电影在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的过程中,进入了一个试图创造新的世界电影格局的阶段。”正如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表示。
总结
AIGC浪潮席卷全球,包括华为在内的科技企业正在加快推动影视产业转型,给予影视制作新的创作模式与思路。
但需要明白,技术只是内容创作的底座,而内容才是影视制作的核心血肉。因此,在追逐弯道超车的梦想时,打造并利用好先进的电影制作工艺只是其一,关键还是要依靠高质量的创意内容、创意编辑以及导演制作团队,才能打造更多精品大片。
作者:南鹞
来源:松果财经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我的编程经验分享网邮箱:veading@qq.com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