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rjan-割边问题
前言
之前介绍Tarjan算法求强连通分量时,提到了代码段中对于访问过的邻接点应用其时间戳来更新追溯值,不是说用追溯值更新会导致答案错误,而是为了和后续双连通分量的代码保持统一。学习双连通分量求解,要先了解割点和割边的概念,本文来介绍割边。
关于Tarjan算法求解强连通分量,见:SCC-Tarjan算法,强连通分量算法,从dfs到Tarjan详解-CSDN博客
割边定义
在一个无向图中,如果将一条边删除后连通分量会被断开分为 2
个及以上,这个点就是一个割边(也称桥)。
割边的求解
割边的定义十分简洁,其求解思路也十分简单,同样是基于Tarjan-SCC算法(详见)。
割边判定定理
- 对于节点x,如果其搜索树上子节点y,满足low[y] > dfn[x],则边<x,y>就是一条割边。
我们通过下面例子来理解一下该判定定理。
如上图我们的边(1,2)而言,有low[2] > dfn[1],故(1,2)是一条割边,而割断(1,2)后确实得到了两个强连通分量
但是像(2,3),(3,4),(2,4)由于都不满足low[y] > dfn[x],所以不是割边,而割断它们任意一条也都没有令强连通分量数目增加。
证明(非严谨)
low[y] > dfn[x],说明从y出发,在不经过(x,y)这条边的前提下,不存在路径使得y访问到x或者比x还早节点。说明x在环外,(x,y)是环与环外一点相连的边,故割断后可增加强连通分量数。
反之,若low[y] <= dfn[x],则说明y能绕行其他边到达x或者比x更早的节点,说明x也在环内,(x,y)是环内的边,割断后不会令强连通分量数目增加。
算法实现
数据结构
我们判定定理中low[y] > dfn[x]的含义为不经过(x , y)的情况下是不能够通过其他边访问x或者比x更早节点的,也就是说我们通过(x,y)访问y时,不能通过边(y,x)来更新y的追溯值,这就要求我们以一种能够记录边编号的数据结构存图。我们可以使用邻接表或者链式前向星来存图,这里我们使用链式前向星。
关于链式前向星详见:一种实用的边的存储结构–链式前向星-CSDN博客
#define N 151
#define M 10010
struct edge
{
int v, nxt;
} edges[M];
int head[N]{0}, idx = 0;
void addedge(int u, int v)
{
edges[idx] = {v, head[u]};
head[u] = idx++;
}
算法流程
- 对x深搜,打时间戳,抵达x的上一条边编号为pre
- 通过编号为j的边(x,y)访问子节点y
- y未访问,则对y深搜,更新low[x]
- 如果low[y] >low[x],则(x,y)为割边
- y已访问,如果j不是pre的反向边,则更新low[x] = min(low[x], dfn[y])
代码详解
int dfn[N]{0}, low[N]{0}, tot = 0, cnt = 0, root; // tot访问节点的时间戳编号
// dfn 时间戳 low节点所能访问的最小时间戳 tot数目
vector<pair<int, int>> cut;
void tarjan(int x, int pre)
{
dfn[x] = low[x] = ++tot;
int y;
for (int j = head[x]; ~j; j = edges[j].nxt)
{
y = edges[j].v;
if (!dfn[y])
{
tarjan(y, j);
low[x] = min(low[x], low[y]);
if (low[y] > dfn[x])
{
cut.emplace_back(x, y);
}
}
else if (j != (pre ^ 1)) // 不是反边
{
low[x] = min(low[x], dfn[y]);
}
}
}
OJ练习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我的编程经验分享网邮箱:veading@qq.com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