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网——概述
1.1因特网概述
-  网络 节点和链路的连接形成网络 
-  互联网(互连网) 通过路由器连接的两个网络 
-  因特网Internet 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 
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因特网服务提供者ISP
因特网已发展成为基于ISP的多层次结构的互连网络

1.2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和报文交换
-  电路交换(电话线交换)  
-  分组交换  优缺点  
-  报文交换  
1.3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
现阶段的较好定义
-  计算机网络主要是由一些通用的、可编程的硬件互连而成的,而这些硬件并非专门用来实现某一特定目的(例如,传送数据或视频信号)。这些可编程的硬件能够用来传送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并能支持广泛的和日益增长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  按网络的覆盖范围分类  
-  按网络的使用者分类  
-  按交换方式分类 -  电路交换 
-  分组交换 
-  报文交换 
 
-  
-  按传输介质分类  
-  按拓扑结构分类  
1.4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  数据量单位  
-  速率  
-  带宽   
-  吞吐量  
-  时延 -  发送时延(传输时延)  发送速率=min[主机接口速率,线路带宽,交换机或路由器的接口速率] 
-  传播时延  
-  排队时延 在路由器中排队所耗费的时间 
-  处理时延 在路由器中被解封然后查表转发所耗费的时间 
 
-  
-  时延带宽积  时延带宽积也被称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对后面理解最短帧长有帮助。 
-  往返时间RTT 从发送端发送数据分组开始,到发送端收到接收端发来的相应确认分组为止,总共耗费的时间。 
-  利用率 -  链路利用率 某条链路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即有数据通过)。完全空闲的链路的利用率为0。 
-  网络利用率 网络中所有链路的链路利用率的加权平均 
 
-  
-  丢包率 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传输过程中丢失的分组数量与总分组数量的比率。 丢包率分类 -  接口丢包率 
-  节点丢包率 
-  链路丢包率 
-  路径丢包率 
-  网络丢包率 
 丢包的原因 -  分组在传输过程中出现误码,被传输路径中的结点交换机(例如路由器)或目的主机检测出误码而丢弃。 
-  节点交换机根据丢弃策略主动丢弃分组。 
 丢包率反映网络拥塞 -  无拥塞时路径丢包率为0 
-  轻度拥塞时路径丢包率为1%-4% 
-  严重拥塞时路径丢包率为5%~15% 
 
-  
1.5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  OSI标准失败的原因  
-  TCP/IP参考模型中的协议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分层的必要性
物理层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  采用什么传输媒体(物理层之下) 
-  采用什么物理接口 
-  采用什么信号表示比特0和1 
数据链路层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  标识网络中各主机(主机编址,例如MAC地址) 
-  从比特流中区分出地址和数据(数据封装格式) 
-  协调各主机争用总线(媒体接入控制) 
-  以太网交换机的实现(自学习和转发帧) 
-  检测数据是否误码(差错检测) 
-  出现传输差错如何处理(可靠传输和不可靠传输) 
-  接收方控制发送方注入网络的数据量(流量控制) 
网络层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  标识网络和网络中的主机(网络和主机共同编址,例如IP地址) 
-  路由器转发分组(路由选择协议,路由表和转发表) 
运输层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  进程之间基于网络的通信(进程的标识,例如端口号) 
-  出现传输差错如何处理(可靠传输和不可靠传输) 
应用层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  通过应用进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的网络应用 
-  进行会话管理和数据表示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的专用术语
-  实体和对等实体  
-  协议(三要素)   -  语法 - 定义所交换信息的格式 
-  语义 - 定义通信双方所要完成的操作 
-  同步 - 定义通信双方的时序关系 
 
-  
-  服务  
-  服务访问点和服务原语  
-  协议数据单元PDU和服务数据单元SDU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我的编程经验分享网邮箱:veading@qq.com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