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索引

2023-12-19 22:29:06

一、算法介绍

Mysql索引为什么采用的B+数?我们通过比较哈希表、二叉树、红黑树、自平衡二叉树、B树、B+树的优缺点来推算出原因。

1.1、哈希表

定义:也叫散列算法,即把任意值(key)通过哈希函数变换为固定长度的key值,根据这个固定长度的值找到数据的物理地址,最后通过物理地址进行具体数据查询的数据结构。

哈希碰撞:当不同的key经过哈希函数计算后得到一样的结果,发生哈希冲突。采用链地址法解决,即用链表把碰撞的数据连接起来。

优点:哈希索引检索速度非常快。从算法时间复杂度看,哈希算法时间复杂度是O(1)。

缺点:无法友好的实现范围查找。

总结:范围查找是数据检索常用的场景。如:select * from user where id >3。如果使用hash算法,思路是:先一次性把所有数据查到并加载到内存,然后在筛选目标范围内的数据。这样的操作根本没有效率可言。

所以,hash算法实现的索引,可以快速检索精确值查询的数据,但无法实现数据高效的范围查询。不适用于Mysql索引结构。

以下是通过哈希函数: n % 13后得到的hash链表。在线演示地址:Open Hashing Visualization (usfca.edu)

1.2、二叉树(BST binary search tree)

特点:节点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排列,时间复杂度是O(lgn),比如下图,我查找51,只需3次,相当于一半。并且因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排列,所以对范围查找也很友好。

缺点:如果数据是递增的,则会导致极端的情况--成为线性链表,时间复杂度也成为了O(n),如下图二,而Mysql主键递增是很常见的,就会出现这问题。

因二叉树存在的问题是不平衡,所以通过树节点的自动旋转和调整,让二叉树始终保持基本平衡的状态,那就能保持二叉树的最佳查询性能。基于这种自动调整二叉树的平衡状态,诞生了AVL树和红黑树。

推荐的文章:一文带你搞定【二叉树】 - 知乎 (zhihu.com)

1.3、红黑树(Red-Black Tree)

红黑树是一颗会自动调整树形态的树结构。当二叉树处于不平衡状态时,红黑树会自动左右旋转节点及节点变色,调整树的形态,使其保持基本的平衡状态。从而保证查询效率不降低。

时间复杂度:O(logN)。

问题:针对主键自增的情况,会出现极其右倾的趋势,如果节点更多,右倾就会更加明显,本质上依旧没有完全解决二叉树不平衡的问题。而表的主键一般是数百万数千万。红黑树的查询效率依然不能接受。

解决方法:红黑树存在右倾趋势,那么考虑一种更严格的自平衡二叉树AVL树。但由于AVL树是个绝对的平衡二叉树,因此调整二叉树形态时,消耗的性能会更多。

1.4、自平衡二叉树(AVL树)

优点:无论节点怎么增加,AVL树不存在红黑树的右倾问题。即,大量的顺序插入不会导致查询性能的降低,从根本上解决了红黑树的问题。

时间复杂度:O(logN),不存在极端的低效查询情况,支持范围查找、数据排序。

那之所以不采用AVL树的原因:

1)如果使用AVL树,每个节点只存储一个数据,每次磁盘IO只能取出一个节点上的数据,IO次数将直接导致性能下降。

2)没有很好利用操作系统和磁盘数据交换特性,也没有利用好磁盘IO的预读能力。

3)操作系统和磁盘之间一次数据交换是以页为单位,一页大小是4K,即每次IO操作系统会将4K的数据加载进内存。

4)设计数据库索引的时候首要考虑因素是减少磁盘IO次数。

磁盘IO有个特点,从磁盘读取1B数据和1KB数据锁消耗的时间基本一样。那么我们就根据这个思路,考虑在一个节点上尽可能多的存储数据,一次磁盘IO就多加载点数据到内存。这就是B树、B+树的设计原理。

1.5、B树、B+树(多路平衡二叉树 Balance Tree)

B Tree是一个绝对平衡二叉树,所有的叶子节点在同一高度,如下图的B树,每个节点限制最多存储n个key。一个节点超过n个key则自动分裂。n是自定义的树的度。也就是每个节点关键词的个数。

B树作数据库索引有以下优点:

1)优秀检索速度,时间复杂度:O(h*logN),其中h为树高,N为每个节点关键词的个数;

2)三层高度能够支撑的数据量非常大,远远超过AVL树;

3)尽可能少的磁盘IO,加快了检索速度;

4)可以支持范围查找;

MySQL为了利用好磁盘的预读能力,将页大小设置为16K。一个节点可以存16K的内容;假设关键字类型为int,即4个字节,每个关键字对应的数据区也是4个字节,则每个节点大约能存储(16*1000)/8=2000个关键字,共2001个路数。如果高度是三,二叉树最多可以存储7个关键字,如果是B树或者B+树,最多可以存储2001的三次方减1个关键字,将是10亿级以上的数据。

注意:由于B树是绝对平衡二叉树,它时刻要保持自己的绝对平衡,所以关键字的变化,insert/delete/update都会导致B树的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所以创建索引要谨慎,具体原因和解释请往下看。

B树和B+树有什么不同呢?

1)B树一个节点存的是数据,B+树存储的是索引(地址);所以B树一个节点的存储容量有限,而B+树能存储很多个地址,B+树叶子节点存所有的数据。

2)B+树的叶子节点是数据阶段,用了一个链表串联起来,便于范围查找。

?综上,MySQL最终选择B+树的原因:

1)在单个节点存储容量有限的情况下,单节点能够存储大量索引,使得整个B+树高度降

低,减少了磁盘IO;

2)B+树的叶子节点是真正数据存储的地方,叶子节点用了链表连接起来,这个链表本身是

有序的,在数据范围查询时,更具备效率。

3)B+树的磁盘读写能力强。它的根节点和支节点不保存数据区,保存的关键字比B树多。叶

子节点不保存子节点引用,能保存的关键字和数据区更多。

4)B+树天然的排序能力;

5)B+树查询性能稳定;

因此,MySQL的索引使用的就是B+树。

B+树在查找效率、范围查找中有着非常不错的性能。

二、索引结构

Mysql引擎主要有InnoDB和MyISAM,两者对数据与索引的数据处理不同。

Innodb 创建表后生成的文件有:

  • frm:创建表的语句
  • idb:表里面的数据+索引文件

Myisam 创建表后生成的文件有

  • frm:创建表的语句
  • MYD:表里面的数据文件(myisam data)
  • MYI:表里面的索引文件(myisam index)

MyISAM引擎把数据和索引分开两个文件存储;InnoDB引擎把数据和索引放在同一个文件里。

下面从底层原理分析两个引擎是如何依靠B+树这种数据结构实现引擎的:

2.1、MyISAM引擎的底层实现

MyISAM的数据和索引落在不同的两个文件上。MyISAM在建表时以主键为Key来建立主索引B+树(即主键索引或主索引),属于非聚集索引,树的叶子节点存储的是对应数据的物理地址。我们拿到这个物理地址,就可以到MyISAM数据文件中直接定位具体的数据记录。如下图所示:

当为某个字段添加索引时,在myi索引文件中同样会生成一个对应字段的索引B+树,这就是辅助索引。该字段的索引树的叶子节点同样是记录了对应数据的物理地址。我们拿着这个物理地址到myd数据文件中找到具体的数据记录。

所以在MyISAM存储引擎中,主键索引和辅助索引是同级别的,无主次之分,实现方式一样。这就是非聚集索引。

非聚集索引的索引项是顺序存储,但索引项对应的数据记录是随机存储的。

2.2、InnoDB引擎的底层实现

InnoDB的数据和索引落在同一个文件里。首先InnoDB会根据主键ID作为key建立主键索引B+树,这就是聚集索引,如下图所示:

B+树的叶子节点存储的是主键ID对应的数据。如:执行select * from user_info where id=15时,InnoDB会查询主键ID索引B+树,找到对应的user_name=Bob。

B+树的叶子节点存储的是主键ID对应的数据。如:执行select * from user_info where id=15时,InnoDB会查询主键ID索引B+树,找到对应的user_name=BOB。

这是建表时InnoDB自动为主键ID建好的索引树,这就解释了为什么mysql建表时必须指定主键的原因。如果没有显示指定主键,则会选择第一个不允许为NULL的唯一索引,如果还是没有,则采用InnoDB存储引擎为每行数据内置的6字节ROWID设为主键,作为聚集索引。

每张表只有一个主键,故而每张表只有一个聚集索引。

聚集索引的数据物理存放数据和索引顺序是一致的。即只要索引是相邻的,对应的数据一定也是相邻地存放在磁盘上的。

当为某个字段添加索引时,InnoDB就会建立该字段的索引B+树,这就是辅助索引。辅助索引树的叶子节点存储的是主键索引的关键字的值。我们通过辅助索引树搜索到的是对应主键索引的关键字,在通过主键索引树找到对应的叶子节点,从而获取叶子节点数据区的数据记录。

2.3、InnoDB与MyISAM索引对比

为什么InnoDB只在主键索引树的叶子节点存储具体数据记录,在其他索引树却不存数据呢?为何要两次索引树遍历,先找到主键,再在主键索引树中找到对应数据呢?

1)InnoDB需要节省空间,因为一个表可能有很多辅助索引,每个字段加了索引后,索引树中都存储数据,idb文件会非常大;

2)InnoDB和MyISAM索引的设计放在一张图对比,如下图:

3)、更新数据(update/delete/insert)操作会导致索引树结构发生变化;

因为B+树是一个绝对平衡的二叉树,为了维持绝对平衡,B+树的节点会通过合并和分裂进行调整,如此每个节点存储数据的地址会发生变化;如果辅助索引B+树中存储的是地址而不是主键Key,那就需要同步更新每个节点的地址。好比编程中定义了一个常量,用常量代替固定的值在代码各个地方使用,当常量值需要变更时,非常简单,只要修改常量对应的具体值即可,其他所有使用常量的地方都无须变更。

如果InnoDB和MyISAM一样在主键索引和辅助索引的叶子节点存放数据行指针,一旦数据发生变化,则需要去重新维护所有的索引。

MyISAM由于数据文件和索引文件各自分开,所以数据发生变化时,数据行记录的头指针地址不会变化,同时索引顺序的变化不会导致数据文件中数据地址的改变。而InnoDB的数据和索引在同一个文件,且索引顺序的变化会导致数据地址的变化,如此,就需要重新维护所有的索引。

小结:

MyISAM的查询性能更好,很明显,MyISAM通过索引文件中的索引树找到地址后,直接进入数据文件定位具体的数据记录,返回给客户端;

而InnoDB通过辅助索引树找到主键key后,还需要再查询一次主键索引树,才能定位到具体的数据记录。MyISAM一步到位,InnoDB需要两步查询。

三、如何建立索引

3.1、列的离散型

离散型计算公式:count(distinct colum_name):count(*),去重后的列个数:个数。值在(0,1]范围内。离散型的比值越接近1,说明重复的越少,表明离散型越高,越适合选择添加为索引。

为什么说离散型越高,选择型越好?

因为离散度越高,通过索引最终确定的范围就越小,最终扫描的行数也越少,效率越高。

3.2、添加索引的依据

1)较频繁的作为查询条件的字段应该创建索引;

2)唯一性太差的字段不适合单独创建索引;(离散型越高,越适合做索引列)

3)更新频繁的字段不适合创建索引;(因为针对数据的增删改,B+树要维护绝对的平衡二叉树,所以会通过节点的合并和分裂进行调整,如此每个节点的地址会发生变化。当主键索引数据地址发生变化,用主键值代替地址,就无须通知辅助索引进行修改;)

4)最少空间原则:关键字越小,每个节点保存的关键字数越多,检索效率就越高;

索引项的比较规则:对于索引项中关键字的对比,一定是从左到右依次进行

3.3、联合索引

1)单列索引是一种特殊的联合索引;

2)联合索引列的顺序要遵循最左前置原则。

  • 最左前置原则(最常用列> 离散度高>最少空间)

3)联合索引是一个包含了多个功效的索引,列的选择原则:

  • 经常用的列优先(最左匹配原则)
  • 离散度高的列优先(离散度高原则)
  • 宽度小的列优先(最少空间原则)

3.4、回表查询和索引覆盖

在讲解回表查询前,先回顾一下InnoDB的索引实现。InnoDB有两大类索引:聚集索引(聚簇索引)和普通索引(辅助索引)。

【InnoDB的聚集索引】

InnoDB聚集索引的叶子节点存储的是行记录数据,因此InnoDB必须有且只有一个聚集索引。

1)如果表定义了Primary key主键,那么PK就是聚集索引;

2)如果表没有定义PK,则第一个Not Null Unique的列就是聚集索引;

3)否则InnoDB会另外建一个隐蔽的ROWID(6个字节)作为聚集索引;

【InnoDB的普通索引】

InnoDB普通索引的叶子节点存储主键值(MyISAM则是存储行记录的物理地址指针)

那么什么是回表查询呢?

当通过普通索引查询记录时,扫描普通索引树,得到主键PK的值;然后在通过主键PK的值扫描主键索引树,最后得到数据行记录。如此两边扫描索引树的过程,称为回表查询。

覆盖索引

覆盖索引是一种避免回表查询的优化策略。具体的做法就是将要查询的数据作为索引列,建立普通索引(可以是单列索引,也可以是一个索引语句定义所有要查询的列,即联合索引)。如此,就可以直接返回索引中的数据,不需要通过聚集索引去定位行记录,避免回表的发生。

举例:select id from users where name=?

因为只需要id的值,所以通过name查询,扫描name索引后,直接返回id,不需要扫描id索引。这就是覆盖索引;

select id,age from users where name=?

因为同时需要id和age的值,所以无法使用到覆盖索引了。通过name查询,扫描name索引得到id值后,还需要扫描id索引,从而得到id值对应的数据行记录,最后返回id和age,这就通过回表查询了。

了解覆盖索引后,就明白,查询sql中尽量不使用select *,要写明具体的字段名。当使用到覆盖索引时,不需要进入数据区就直接返回结果,提升查询效率;就算没使用到覆盖索引,也可以减少数据的网络传输量,减少磁盘IO和网络IO,提升效率。

覆盖索引的定义与注意事项

如果一个索引覆盖(包含)了所有需要查询的字段的值,这个索引就是覆盖索引。因为索引中已经包含了要查询的字段的值,因此查询的时候直接返回索引中的字段值就可以了,不需要再到表中查询,避免了对主键索引的二次查询,也就提高了查询的效率。

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类型的索引都可以成为覆盖索引的。因为覆盖索引必须要存储索引的列值,而哈希索引、空间索引和全文索引等都不存储索引列值,MySQL只能使用B-Tree索引做覆盖索引

另外,当发起一个被索引覆盖的查询(索引覆盖查询)时,在explain(执行计划)的Extra列可以看到【Using Index】的信息。

覆盖索引的优点

  1. 索引条目通常远小于数据行的大小,因为覆盖索引只需要读取索引,极大地减少了数据的访问量。
  2. 索引是按照列值顺序存储的,对于IO密集的范围查找会比随机从磁盘读取每一行数据的IO小很多。
  3. 一些存储引擎比如MyISAM在内存中只缓存索引,数据则依赖操作系统来缓存,因此要访问数据的话需要一次系统调用,使用覆盖索引则避免了这一点。
  4. 由于InnoDB的聚簇索引,覆盖索引对InnoDB引擎下的数据库表特别有用。因为InnoDB的二级索引在叶子节点中保存了行的主键值,如果二级索引能够覆盖查询,就避免了对主键索引的二次查询。

3.5、基于索引的sql优化思路

1、索引列的数据长度在满足业务需求的前提下,越少越好;
2、表中的索引不是越多越好。冗余或者无效索引会占用磁盘空间,同时影响增删改的效率;
3、where条件中,like 9% 、like %9%、like%9,三种方式都用不到索引;后两种对索引是无效的,第一种9%不确定,取决于列的离散度。如果离散度很低,查询优化器发现走索引查询更差,就会直接忽略索引,进行全表扫描;
4、where条件中in属于范围查找,可以使用索引;not in无法使用索引;
5、select 查询时,指定需要的列,尽量不用select *;
6、where条件中有函数,索引失效。函数具有不确定性;
7、联合索引中,如果不是按照索引最左列开始查找,则无法使用索引;
8、联合索引中,如果where有某个列的范围查询,其右边所有的列都无法使用索引;
9、联合索引中,如果where中精确匹配最左列并范围匹配另一列,可以使用到索引。

尾序

1、随数据增加,各算法形态的演变过程,有助于算法理解:Data Structure Visualization (usfca.edu)

2、参考文章:MySQL索引原理(1) - 知乎 (zhihu.com)

文章来源:https://blog.csdn.net/xiazaizhuanyong1231/article/details/135061548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