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Raid0、 Raid1、 Raid5、 Raid10的原理、特点、性能区别
本文给大家科普一下RAID存储。
什么是Raid存储?
磁盘阵列是由很多块独立的磁盘,组合成一个容量巨大的磁盘组,利用个别磁盘提供数据所产生加成效果提升整个磁盘系统效能。利用这项技术,将数据切割成许多区段,分别存放在各个硬盘上。磁盘阵列还能利用同位检查(Parity Check)的观念,当数组中任意一个硬盘发生故障时,仍可读出数据。在数据重构时,可将数据经计算后重新置入新硬盘中。
下面来分别介绍一下:
Raid 0:至少需要两块硬盘,磁盘越多,读写速度越快,没有冗余。
Raid 1:只能用两块硬盘,两块硬盘的数据互为镜像(写慢,读快),一块磁盘冗余。?
?
Raid 5:至少需要3块硬盘,一块磁盘冗余。它是最通行的配置方式。具有奇偶校验的数据恢复功能的数据存贮方式。奇偶校验数据块分布于阵列里的各个硬盘中。
Raid 6:至少需要4块硬盘,2块磁盘冗余,硬盘的总数大于等于4即可。
Raid 10:至少需要4块硬盘,冗余一半的硬盘数量,但是硬盘的总数必须是大于或等于4的偶数(相当于每两块硬盘做一个Raid0,然后把各个Raid0做成一个Raid1)。
Raid 50:至少需要6块硬盘,磁盘的冗余相当于每三个硬盘做了一个Raid5,然后,每个Raid5又组合成了Raid0(Raid5中有一个硬盘冗余,即使坏了也不会破坏Raid0),所以,Raid50的磁盘的 冗余硬盘数量=磁盘总数÷3 。
Raid 60:至少需要8块硬盘。
适用场景:
RAID 0适用于需要高性能而不关心数据冗余的场景。
RAID 1适用于对数据冗余和高可用性要求较高的场景。
RAID 5适用于需要性能增强和数据冗余的场景。
RAID 6适用于需要更高级别的数据冗余和性能增强的场景
RAID 10适用于需要高性能和数据冗余的场景。
RAID 50适用于需要高性能和更高级别的数据冗余的场景。
RAID 60适用于需要更高级别的数据冗余和更高性能的场景。
RAID级别 | 最小磁盘数 | 容错能力 | 磁盘利用率 | 读取速度 | 写入速度 | 硬件成本 |
RAID 0 | 2 | 无 | 0% | 高 | 高 | 低 |
RAID 1 | 2 | 单个磁盘 | 50% | 高 | 低 | 中 |
RAID 5 | 3 | 单个磁盘 | 1 / N | 中 | 低 | 中 |
RAID 6 | 4 | 两个磁盘 | 2 / N | 中 | 低 | 高 |
RAID 10 | 4 | 多个磁盘 | 50% | 高 | 中 | 高 |
RAID 50 | 6 | 单个磁盘 | 1 / N | 高 | 中 | 高 |
RAID 60 | 8 | 多个磁盘 | 50% | 高 | 中 | 高 |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我的编程经验分享网邮箱:veading@qq.com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