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架构演进史
2023-12-18 23:32:16
1. 前端架构如何产生的?
(1). “原始时代”:
①. 前端代码内嵌到后端应用中.
(2). “石器时代” - MVC架构:
①. 视图层、数据层、控制层做分离
②. 缺点:
a. 重度依赖开发环境,需要搭建后端环境
b. 代码混淆严重
(3). “青铜时代” - 前后端分离架构:
①. 应用:
a. 前后端环境分离
b. ajax的应用促进了前后端分离的发展
c. 多页面架构
②. 缺点:
a. 前端缺乏独立部署能力
(4). “铁器时代” - Node.js:
①. 应用:
a. 各种打包、构建工具
b. 多元化前端开发方式,使前端脱离整体后端环境
(5). “蒸汽时代” - 单页面架构(SPA):
①. 打包:
gulp、rollup、webpack、vite...
②. 框架:
vue、react、angular...
③. UI库:
antd、iview、elementUI...
④. 优势:
a. 切换页面无刷新浏览器,用户体验好,以前的方案页面会有一段时间的白屏
b. 组件化的开发方式,极大提升了代码复用率
⑤. 缺点:
a. 不利于SEO,首次渲染会出现较长时间的白屏
以上还停留在浏览器应用
(6). 大前端时代:
①. 后端框架:express、koa
②. 包管理工具:npm、yarn
③. node版本管理:nvm
(7). 微前端:
①. 应用:
a. 技术栈无关
b. 主框架不限制接入应用的技术栈,微应用具备完全自主权
c. 独立开发、独立部署、子应用独立运行
d. 需要支持增量升级
e. 是一种非常好的实施渐进式重构的手段和策略
f. 微应用仓库独立,前后端可独立开发,主框架自动完成同步更新
g. 每个微应用之间状态隔离,运行时状态不共享
②. 劣势:
a. 接入难度较高
b. 应用场景 - 移动端少、PC管理端多
文章来源:https://blog.csdn.net/wanmeijuhao/article/details/135072861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我的编程经验分享网邮箱:veading@qq.com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我的编程经验分享网邮箱:veading@qq.com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