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危险的气体: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中毒的症状及安全预防措施
一氧化碳和血红蛋白亲和力超过氧气,会占用血红蛋白,导致缺氧。
二氧化碳会和血浆结合,导致血液pH值不正常,抑制呼吸,导致窒息。
通俗点说:一氧化碳是中毒,二氧化碳则是窒息。
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是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中毒机理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高200~300倍,所以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窒息。
一氧化碳中毒后,对人体全身的组织细胞均有毒性作用,尤其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最为严重。当人们意识到已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时,往往已为时已晚。因为支配人体运动的大脑皮质最先受到麻痹损害,使人无法实现有目的的自主运动。所以,一氧化碳中毒者往往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救。
二氧化碳中毒
二氧化碳(CO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略重,在空气中含量仅为0.03%。生物呼吸、细菌发酵、有机物质燃烧均可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本身无毒。其中毒机理是:
1、低浓度的二氧化碳可以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高浓度二氧化碳可以抑制和麻痹呼吸中枢。
2、由于二氧化碳的弥散能力比氧强25倍,故二氧化碳很容易从肺泡弥散到血液造成呼吸性酸中毒。临床上很少见单纯的二氧化碳中毒,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常伴随氧浓度降低。比如:地窑中储存的蔬菜、水果呼吸作用时产生二氧化碳,同时消耗了氧气。无防护措施进入地窖所发生之中毒,是高浓度二氧化碳和缺氧造成的。
试验证明氧充足的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为5%时对人尚无害;但是,氧浓度为17%以下的空气中含4%二氧化碳,即可使人中毒。缺氧可造成肺水肿、脑水肿、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休克、缺氧性脑病等。低浓度时为生理性吸吸兴奋药。当空气中本品含量超过正常(0.03%)时,能使呼吸加深加快;如含量为1%时,能使正常人呼吸量增加25%;含量为3%时,使呼吸量增加2倍。但当含量为25%时,则可使呼吸中枢麻痹,并引起酸中毒,故吸入浓度不宜超过10%(正常氧气含量下)。
哪些场景容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1.日常生活场景
(1)燃烧煤炭。燃烧煤炭取暖、使用烧炭火锅等。煤炭容易发生不完全燃烧,产生大量一氧化碳,如果房间密闭,通风不畅,很容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2) 使用燃气热水器。其一:有些家庭将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洗浴间里,燃气不完全燃烧,如果时间过长,容易蓄积一氧化碳,加上天冷关窗,通风不畅,最后导致中毒发生。其二:热水器或灶具安装不规范,如私接私装后未经煤气公司检验就擅自使用, 或使用质量低劣的煤气器,灶具在燃烧时被吹滴溢熄、开关启闭不当、胶管老化脱落等也可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3)汽车废气。有些人喜欢在车里开着空调睡觉,而此时汽车发动机怠速空转时,汽油燃烧不充分,会产生大量含有一氧化碳的废气,废气通过汽车的空调进入车内后也可引起中毒发生。
2.生产场景
使用燃煤或煤气作为原料的企业,生产过程中因煤气管道泄露、因炉门关闭不严,或因工人进入未充分通风的有限(密闭)空间炉(罐)体进行作业等情况,可导致一氧化碳中毒。
哪些场景容易发生二氧化碳中毒?
生物呼吸、细菌发酵、有机物质燃烧均可产生二氧化碳。临床上很少见单纯的二氧化碳中毒。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不同,其本身是无毒的。常见二氧化碳中毒场景有:
1、日常生活:⑴ 无防护进入长期不通风的菜窖、阴沟、下水道等。⑵ 在密闭的、狭小的厨房、浴室使用煤气热水器。⑶ 在通风不良地方使用干冰或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2、生产场所:生产场所主要为进入长期未通风的矿井、密闭的仓库、轮船船底等或进入长期未通风的有限空间或密闭空间的炉(罐)体开展检维修操作。
如何预防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毒?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 定期检查煤气管道和用具,确保没有损坏或泄漏。
- 使用煤气时,确保通风 良好,以避免气体在室内积聚。
- 不要在室内烧炭或木炭取暖,特别是在密闭的环境中。
- 在使用煤气灶或燃气热水器时,要确保使用方法和操作正确,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 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并定期检查其功能是否正常。
预防二氧化碳中毒:
- 在密闭空间内工作时,要确保有足够的通风,以降低二氧化碳浓度。
- 避免长时间待在密闭的汽车、地下室或通风 不良的环境中。
- 在家中或办公室使用空气净化器,以确保空气质量良好。
- 避免使用会产生二氧化碳的化学物质或设备。
预防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毒的关键是保持通风良好,避免在密闭环境中长时间停留。但比较重要的一个点就是安装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报警器。
这些报警器中有对应的气体传感器,它能在检测到有毒气体和气体浓度超出安全值的时候及时报警提醒,有效保证大家的生命财产安全。道合顺传感专注于气体传感器技术研发和应用,致力于为民用安防、环保健康及工业安全等领域提供高品质、高性能的气体传感器解决方案。
如果您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气体检测传感器需求,可以通过道合顺传感官网联系我们,道合顺将竭诚为您服务。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我的编程经验分享网邮箱:veading@qq.com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