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校准方案分享No.8——千分尺校准方案

2023-12-20 15:12:42

? ? ? ?校准方案的内容根据系统更新,内容会更加完整,前几期的内容如果有需要更新版的,可联系提供PDF完整版。

千分尺

型式:测砧为固定的千分尺,

测量范围:0~25,测量上限:25,测量下限:0,

分度值/?分辨率:0.01,校对量杆标称尺寸:25]?

一、依据文件

CNAS CL01-G002-2021 《测量结果的计量溯源性要求》现行有效

RB/T 034-2020 《测量设备校准周期的确定和调整方法指南》 现行有效

CNAS TRL-004-2017 《CNAS技术报告 测量设备校准周期的确定和调整方法指南》 现行有效?

JJG 21-2008《千分尺检定规程》?现行有效

二、溯源方法

1.校准方式 ?现场校准

2.溯源方法 ??具备能力的实验室提供的校准 ?校准证书

三、校准周期

1.首次校准周期?

2、后续校准周期调整方法

简单反应调整法

3、后续校准周期调整判定原则

反应调整法是基于风险考虑,根据设备初始校准后、经一定时间间隔(初始校准周期)的后续校准结果 来确定后续校准周期:
1)若校准结果位于最大允许误差的80%内,则后续的校准周期可延长;?2)若校准结果超出最大允许误差, 则后续校准周期应缩短;?3)若校准结果位于最大允许误差80%和100%之间,或对校准结果的符合性难以做出判断, 则实验室应 考虑缩短校准周期或增加期间核查频次,对设备的性能做进一步验证。 注:检测/校准方法对设备的要求用?“?最大允许误差”?来表述, 泛指方法对设备所规定的各项技术指 标, 包括示值误差、 重复性、 稳定性、检出限、 鉴别阈等。

四、校准项目

外观

5.1.1千分尺及其校对用的量杆不应有碰伤、锈 蚀、带磁或其他缺陷,标尺刻线应清 晰、均匀,数显外径千分尺数字显示应清晰、 完整。?5.1.2千分尺应附有调整零位的工具,测量上限 大于或等于25mm的千分尺应附有校 对用的量杆。千分尺应具有测力装置、隔热装 置和锁紧装置。校对量杆应有隔热装置。?5.1.3千分尺上应标有分度值、测量范围、制造 厂名(或厂标)及出厂编号。?5.1.4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的千分尺及其校对 用的量杆不应有影响使用准确度的外 观缺陷。

各部分的相互作用

5.2.1微分筒转动和测微螺杆的移动应平稳无卡 滞现象。
5.2.2?可调或可换测砧的调整或装卸应顺畅,作用要 可靠,调零和锁紧装置的作用应

切实有效。
5.2.3?带有表盘的千分尺,表针移动应灵活、 无卡滞现象。
5.2.4?数显外径千分尺各工作按钮应灵活可靠。

测微螺杆的轴向串动和径向摆动
要求:4.1?测微螺杆的轴向串动和径向摆动测微螺杆 的轴向串动和径向摆动均不大于?0.01 mm。

限值:测微螺杆的轴向串动:X<=0.01mm?测微螺杆的径向摆动:X<=0.01mm

测砧与测微螺杆 测量面的相对偏移

4.2?测砧与测微螺杄测量面的相对偏移测砧与 测微螺杆测量面的相对偏移量应不超过表?1规 定。

测砧与测微螺杆测量面的相对偏移:X<=0.05mm

测力

千分尺的测力(系指测量面与球面接 触时所作用的力)应为(5~10)N。

测力:X>=5N?AND X<=10N

刻线宽度及宽度差

4.4?刻线宽度及宽度差微分筒刻线宽度为?(0.08~0.20)mm,固定套管上的刻线与微分 简上的刻线的宽度差均应不大于?0.03 mm。带 刻度盘的刻线宽度为(0.20~0.30)mm,其宽度 差应不大于0.05 mm。

刻线宽度差:X<=0.03mm

微分简锥面的端 面棱边至固定套 管刻线面的距离

4.6?微分筒锥面的端面棱边至固定套管刻线面 的距离微分筒锥面棱边至固定套管刻线表面的 距离应不大于.0.4 mm。

微分简锥面的端面棱边至固定套管刻线面的距离: X<=0.4mm

微分简锥面的端面棱边至固定套管刻线面的距离: X<=0.4mm

微分筒锥面的端 面与固定套管毫 米刻线的相对位置

4.7?微分简锥面的端面与固定套管毫米刻线的 相对位置当测量下限调整正确后,微分筒上的 零刻线与固定套管纵刻线对准时,微分筒的端 面与固定套管毫米刻线右边缘应相切,若不相 切,压线不大于0.05mm,离线不大于?0.1mm。

微分筒锥面的端面与固定套管毫米刻线的相对位置: X>=-0.05 AND X<=0.1

测量面的平面度

4.8?测量面的平面度外径千分尺测量面的平面 度应不大于?0.6um。壁厚千分尺、板厚千分尺 测量面的平面度应不大于1.5um。数显外径千 分尺测量面平面度应不大于0.3um。

外径千分尺测量面的平面度:X<=0.6μm

两测量面的平行度

外径千分尺锁紧装置坚固与松开时,千分尺两 工作面的平行度均应不超过表2规定。 板厚千分尺两测量面的平行度应不超过?4 μm。 数显外径千分尺两测量面的平行度应不超过表?3规定。

外径千分尺两测量面的平行度:X<=2μm?

外径千分尺两测量面的平行度:X<=2μm

示值误差

外径千分尺示值的最大允许误差应不超过表2?规定。

壁厚千分尺、板厚千分尺示值的最大允许误差 应不超过士8 μm。 数显外径千分尺示值的最大允许误差应不超过 表3规定。

对于测量上限大于?150 mm?的千分尺可只检测 微头示值误差,测微头各点相对于零点的示值 最大允许误差不超过士3μm。

外径千分尺示值的最大允许误差:

校准点1:5 X>= -4μm?AND X<=4μm

校准点2:10 X>=-4μm?AND X<=4μm?

校准点3:15 X>=-4μm?AND X<=4μm?

校准点4:20 X>=-4μm?AND X<=4μm

校准点5:25 X>=-4μm?AND X<=4μm

校对用量杆

外径千分尺校对用量杆的尺寸偏差和变动量应 不超过表4规定。

数显外径千分尺校对用量杆的尺寸偏差和变动 量应不超过表5?规定。

外径千分尺平测量面校对用量杆尺寸偏差:X>= -2μm?AND X<=2μm

外径千分尺平测量面校对用量杆尺寸变动量: X<=1μm

外径千分尺球测量面校对用量杆尺寸偏差:X>= -2μm?AND X<=2μm

外径千分尺球测量面校对用量杆尺寸变动量: X<=1μm

五、校准证书确认要求

  1. 1 ?检定/校准证书的的完整性和规范性是否符合要求;

  2. 2 ?校准/检定机构资格是否满足要求,具备相应认可资质或法定授权,且校准/检定参数在测量 能力范围内;

  3. 3 ?校准/检定参数是否满足检验方法要求和预期使用要求;

  4. 4 ?校准结果或检定结论是否准确;

  5. 5 ?校准结果或检定结论是否有不确定度信息;

  6. 6 ?校准结果或检定结论是否能溯隙全国家基准;

  7. 7 ?计量溯源结果符合性确认;是否符合要求

  8. 8 ?计量溯源结果符合性确认;是否使用了修正值、修正因子

六、校准结果的处理方式

?A、校准/检定结果满足要求,根据证书、报告数据、结果判定该设备能使用

B、根据证书、报告数据、结果判定该设备需降级使用?

C、根据校准/检定,测试产生的修正因子/修正值要对设备进行修正,根据修正因子/修正值的要求修订校准方案。

D、校准/检定结果不满足要求,立即停用设备,并建立不符合工作项目,对相关数据进行追溯,制定 报废、维修计划,维修后重新进行校准,合格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关注“:实验”元“老李(latteinfo.com),共享质量数字化管理!

文章来源:https://blog.csdn.net/frankelee11/article/details/135101310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