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组学入门百问】#4----#11

2023-12-13 03:38:16

#4-不会编程能做影像组学吗?

能,但很难。
尽管有软件将分类、回归算法"傻瓜化",简单地点击鼠标、敲键盘即可实现。

但扩展性等问题不足,难以适应科研的发展。。

#5-使用什么计算机语言进行影像组学研究?

C, C++, Matlab等诸多编程语言均可进行影像组学研究。
小李首推python和R。

#6-做影像组学研究需要哪些知识储备?

从"实用"的角度讲除会一门编程语言外,常用的统计方法应该了解,常用的机器学习方法应该会用。

#7-有哪些好用的医学影像配准软件?

首推Ants, 其次FSL,

此外3D Slicer组间也可进行配准。另外,SimpleITK包可支持多种编程语言进行图像配准。

#8-常用的医学影像文件格式转换软件有哪些?

首推Ants, 其次FSL,

此外3D Slicer组间也可进行配AFNI是我用过最好用的dicom转nifti软件。其次MRIcroGL也很常用,轻量级,且支持Windows,linux,MacOS三平台。准。另外,SimpleITK包可支持多种编程语言进行图像配准。

#9-做影像组学研究需要多少病例?

一般来说,如果研究对象有足够的价值,那么分类问题中每类至少需要40例以上,中等的 200+200左右,越大越好。

#10-如何阅读医学科研论文?

1、按照小李的习惯,会先看一看文章的摘要。看过摘要基本上就知道要不要读下去这篇文章。
2、第二步是看图、表(包括图表的标题、注释),如果你对一个研究领域很熟悉,那一篇好文章的图表基本能够让你了解文章的大部分内容。
3、Introduction的前半部分通常是背景介绍,刚接触某研究领域时要重点关注。
4、Introduction的后半部分,作者通常会提出问题和假说。
5、Method部分应重点关注与其他文章的不同之处,或是你不了解的内容。
6、Discussion部分关注文章的结论以及从结果到结论的逻辑。思考自己能从这篇文献收获什么,是内容上的收获,还是研究思路方法的收获。

#11-图片格式(如jpg)可以做影像组学研究吗?

理论上可以做,但不同研究上的效果未可知。因为jpg等图片格式的灰度范围(或称为"窗宽")通常不如专业医学影像格式(如nifti,dicom等)大。个人没有看过文献使用图片格式进行医学影像的相关研究,有见过的朋友可以讨论。

为什么医学影像研究不能用普通图片格式?
从DICOM说起

本文要点:
1、DICOM文件的头文件里包含重要信息,是普通图片格式没有的。
2、DICOM文件的“灰阶”范围比普通图片大得多。

因为我个人是在浙大研究所里做研究,所以从没想过标题中的问题。与临床医生们交流多,发现很多人面临这样的问题,获取医学影像数据手续繁琐,实践中获取png或jpg一类的影像更加容易。那么,像png和jpg这类图像文件适不适合做研究呢?答案是否定的。这要从DICOM医学影像文件说起。

DICOM全称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中文一般翻译为“医疗数字影像传输协定”。严格来讲,DICOM不仅是一种影像格式,还包含网络传输协议。是由多家协会制定的,对医学影像进行处理、储存、打印、传输的标准协定。它涵盖几乎所有临床医学影像,包括X射线,CT,核磁共振,超声等。目前采用的是DICOM 3.0版本协议。

DICOM文件由Header头文件以及Image影像两部分构成。

 注意,重点来了。

DICOM的Header头文件是我们平时使用的png、jpg等图片文件所没有的。那么Header里面包含了什么呢?主要包括四类信息:Patients病人信息,Study检查信息,Series序列信息以及Image图像信息。

病人信息主要包括患者姓名、性别、ID等。
检查信息包括检查号、检查时间、检查部位等。
序列信息包括检查模态(MRI,CT,DR等),影像层厚等信息。
影像信息对医学影像相关的研究可能至关重要,因为里面包含了图像采样率、分辨率、像素物理间距等等。

从这里我们可看到,例如我们想计算ROI(感兴趣区)体积时,Header中的像素物理距离就成了必不可少的。而这是png、jpg文件无法提供的。

此外,从图像本身角度讲。

Png、jpg一类的图像通常是0 ~ 255,共256灰阶表示。而DICOM显然不同。例如CT影像的中“灰度”的单位是Hounsfield,简称Hu,范围是-1024 ~ 3071(通常转换到0 ~ 4096范围)。以此衡量人体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率。且定义水的吸收率为0 Hu。由此可见,DICOM比普通图片格式有着更加精细的“灰度分辨率”。

本文仅是对DICOM文件的科普,更加细致的内容请参考DICOM协议文件。
另外美国诊断医学物理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贾广教授的视频课程对DICOM进行了比较清晰的介绍。

(B站搜:BV1JJ411W7Fv)

文章来源:https://blog.csdn.net/weixin_38594676/article/details/134952230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