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ket全连接、半连接队列与Listen函数的Backlog参数深度解析
当涉及到网络编程和Socket通信时,理解全连接队列和半连接队列是至关重要的。它们是操作系统中用于管理传入连接请求的两个关键概念,而listen()
函数中的backlog
参数则直接涉及到这两个队列的调节和管理。
全连接队列和半连接队列
全连接队列(Completed Connection Queue)
全连接队列也被称为已完成连接队列,用于存储已经建立好三次握手的连接。当服务器通过accept()
函数接受了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后,该连接会在全连接队列中等待被服务器进程处理。
半连接队列(Half-Open Connection Queue)
半连接队列也称为未完成连接队列,用于存储那些已经收到客户端连接请求并发送了 SYN+ACK 响应,但服务器还没有执行完全的三次握手建立连接的请求。这些连接处于半开放状态,等待服务器进程继续完成连接建立。
listen()
函数中的backlog
参数
listen()
函数中的backlog
参数指定了服务器正在处理的连接队列的最大长度,即全连接队列的长度。这个参数影响着服务器能够同时处理的等待连接的数量。
backlog 的值含义从来就没有被严格定义过。原先 Linux 实现中,backlog 参数定义了该套接字对应的未完成连接队列的最大长度 (pending connections)。如果一个连接到达时,该队列已满,客户端将会接收一个 ECONNREFUSED 的错误信息,如果支持重传,该请求可能会被忽略,之后会进行一次重传。
从 Linux 2.2 开始,backlog 的参数内核有了新的语义,它现在定义的是已完成连接队列的最大长度,表示的是已建立的连接(established connection),正在等待被接收(accept 调用返回),而不是原先的未完成队列的最大长度。现在,未完成队列的最大长度值可以通过 /proc/sys/net/ipv4/tcp_max_syn_backlog 完成修改,默认值为 128。
至于已完成连接队列,如果声明的 backlog 参数比 /proc/sys/net/core/somaxconn 的参数要大,那么就会使用我们声明的那个值。实际上,这个默认的值为 128。注意在 Linux 2.4.25 之前,这个值是不可以修改的一个固定值,大小也是 128。
设计良好的程序,在 128 固定值的情况下也是可以支持成千上万的并发连接的,这取决于 I/O 分发的效率,以及多线程程序的设计。在后面的性能篇里,我们的目标就是设计这样的程序。
作用和影响
-
连接队列长度限制:
backlog
参数限制了等待处理连接的数量,超过这个数量的连接请求可能被拒绝。 -
性能调节:选择合适的
backlog
大小有助于平衡服务器的资源利用和性能。设置过小可能会导致客户端连接被拒绝,而设置过大可能会占用更多系统资源。 -
并发连接数量:
backlog
控制服务器同时处理的连接数量。如果服务器端无法及时处理连接,超出backlog
数量的连接请求将会被拒绝。
示例代码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展示了listen()
函数的基本用法和backlog
参数的设置: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ys/socket.h>
int main() {
int serverSocket;
int backlog = 10; // 设置backlog大小为10
// 创建套接字
// 绑定地址
// 开始监听,设置backlog
if (listen(serverSocket, backlog) == -1) {
std::cerr << "Failed to listen on the socket.\n";
return -1;
}
// 接受连接请求并处理连接
return 0;
}
如何选择合适的backlog值?
合理选择backlog
值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
系统负载:根据服务器的性能和负载能力来确定。
-
预期连接数:预估在特定情况下的最大连接数,设置
backlog
为相应的合理值。 -
性能优化:通过调整
backlog
大小来优化服务器的性能和资源利用。
理解全连接队列和半连接队列的作用以及listen()
函数中的backlog
参数是保障服务器性能和可靠性的关键。通过合理设置backlog
参数,可以更好地管理服务器连接并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我的编程经验分享网邮箱:veading@qq.com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