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是全中国最了解 tailwindcss 的开发者
我可能是全中国最了解 tailwindcss 的开发者
前言
首先,我要对起这样的标题感到抱歉,本来想起一个 "我的2年开源之旅"
这样的标题,但是我知道,这种标题太普通,肯定就没啥人感兴趣看,就像我写的大部分文章一样。
于是索性做了一回标题党(坏笑~)。不过这个标题也不是空穴来风,我也确实比较了解 tailwindcss
,围绕着它的生态,我陆陆续续开发了:
预设
tailwindcss-miniprogram-preset (小程序预设,已废弃)
tailwindcss-rem2px-preset (rem转px/rpx预设)
小工具
inline-tailwindcss (内联tailwindcss)
tailwind-css-variables-theme-generator (css 变量生成器)
转化器
weapp-tailwindcss (小程序使用 tailwindcss 全方面解决方案 官网链接 )
tailwindcss-mangle (tailwindcss 混淆器)
UI 组件库
icestack (CSS UI 库生成器,可以生成类似 daisyui
这样的库 官网链接)
开源起始
开发了这么多库,自诩已经对 tailwindcss
运作原理以及源码滚瓜烂熟了,不过我的开源最初并不是从 tailwindcss
开始的。
早前工作的时候,我经常使用 serverless
相关的技术来部署 nodejs
项目,尤其常用 serverless framework
来进行部署。
当时也主要是兴趣使然,也挺想要加入某一个开源生态的,于是就选中了它,并围绕着它开发了很多的垃圾 npm
包(笑~)。
后来你也知道的 serverless
在国内一直是不温不火的。而我从之前那家公司离职之后也找不到下一家有这个场景的了,遂作罢。
后面也陆续发布了一些 vue
相关的包和UI组件,不过这种前端圈太卷了,vue
团队里就有几个卷王(你知道我重点想说的是谁),每每看他们代码总是觉得望尘莫及,同时也很羡慕他们。
后来在大抵 2021
年的时候,我接触到了 tailwindcss
, 那时候 windicss
还没死,托尼小哥的 unocss
还没发布出来。
当时就觉得这东西很好啊,原子化的样式生成器,所写即所得,可读性好,还能 shake
掉用不到的样式,同时也可以通过插件和预设提炼项目公共的样式部分。
于是在很多自己的项目里开始尝试使用它,但是我自己的项目很多都是小程序,于是就衍生出了一个想法,想做一个 tailwindcss
小程序兼容版本,于是我的 tailwindcss
开源之旅正式启程了!
上下求索
为了达到tailwindcss
在小程序里使用的目标,一开始我尝试使用 tailwindcss preset
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于是就开发了 tailwindcss-miniprogram-preset。
然而,它并没有给我带来很好的开发体验。核心原因在于 preset
的功能太弱了,它无法去转化用户写的代码,只能让用户手动去转义,部分写法与原始的 tailwindcss
不同,这造成了比较大的心智负担,更不用说它还阉割了许多 tailwindcss
本身的功能。
在阅读许多的文档之后,于是我打算写一个 webpack plugin
在编译时,来同时转义用户的所有代码,这就是 weapp-tailwindcss-webpack-plugin 的雏形了。
开发之始
可是,当时的我就只会写一些 vue
/react
/nodejs
的业务代码,webpack plugin
,vite plugin
,babel plugin
,postcss plugin
个个都不会写。而且我还非要打肿脸充胖子,要用 typescript
来写,还要用 rollup
去打包。
所以果不其然,受限于自身的水平,写的非常痛苦。那时候经常下班回到家就开始在 Github
上直接去搜索类似的代码,看看是怎么写的。然后就是不断的调试,理解。抽空我还去学习了一下 jest
并设计了一些单元测试用例用来回归测试。
终于经过不断的调试和测试,我在 2022/2/3
号终于发布了 weapp-tailwindcss-webpack-plugin
的第一个版本!当然那时候还只支持 uni-app cli vue2
项目,因为我自己的项目就是这个搭建的。
更多的平台
后来我兴致勃勃的去知乎等等平台去发文章,介绍我这个项目。吸引来了一些用户来使用,随即,多框架的问题接踵而至。
那时候小程序开发框架 uni-app
,taro
,rax
,kbone
,mpx
,remax
等等各立山头,都有一定的用户基数,它们各自之间的编译方式,产物都不同,如何去兼容它们呢?
为此我创建了大量各个框架的示例进行测试,测试过程中也做了很大的努力去兼容所有的框架。比如 uni-app
和 taro
的产物就有很大的不同,要去找到一个通用的方式,在 webpack
恰当的时机去进行转化。各个框架之间也还有 webpack4/5
,postcss7/8
版本的不同,为此也要去兼容等等。
解决了这些问题之后,我为此还创建了 e2e
测试,来保证每个框架的示例都是可运行,且产物在预期内的。
就这样缝缝补补的过了1年左右,后来也比较懒,用户没提 issue
就懒得去更新了。
继续突破
不过当时 1.x
版本有个大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 postcss
插件应该如何和 webpack plugin
进行通信的问题。因为当时,插件只能转化产物中 wxml
,wxss
和部分 js
动态的部分,少部分类似于:
const className = 'bg-[#123456]'
<>
<div className={className}>无法被检测</div>
<div className="bg-[#654321]">可以被检测</div>
<>
这种在 jsx
代码外的声明的是无法被插件检测到的,除非插件能从 postcss
里直接拿到上下文。于是我研究了一下 tailwindcss
的源码,用了不太优雅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
随即 2.x
版本发布,而用 tailwindcss
开发小程序的人也渐渐变多了,后面逐渐出现了 vite
,glup
插件和暴露原始的 Nodejs API
做二次封装的需求。
把这些功能实现之后,我感觉项目名称 weapp-tailwindcss-webpack-plugin
已经有点不妥了,索性改名叫 weapp-tailwindcss
,同时也发布了对应的 npm
包
顺便看了一些文章和其他开源项目,把 Github
的 CI/CD
给加上了,同时还顺手搭建了个粗糙的 官网 。现在做的也不过是根据需求把用户想要的功能填入 weapp-tailwindcss
肚子里。
兴趣还是生计?
当然一开始开发肯定是出自于兴趣,作为生计是我想要达到的目标,不过我知道,现在自己还远远达不到。开发这些东西可能能帮到一些人,也有一些用户会给我些赞助,这些总共加起来应该还不到我一天的工资。
当然我也借助它认识了国内许许多多的开源朋友,大家都是为爱发电,所以心理上早有准备。而我也很高兴我可以和开发朋友们吹牛说: 看!这是我开发的,厉害吧!
当然我也是一个俗人,也需要激励。你的 star
和赞助对我来说都是莫大的鼓励,假如你有 Github
账号,给我点个免费的 star
可好?
收获和结语
实际上现在回过头想想,自己不过只是做了一件很小的事情,我的那些开源项目又不是那种有开创性的全新项目,而是寄宿于某一个生态,跟着生态潮涨潮落,早晚有一天会被遗弃。
不过这段旅程中,我各个方面还是收获了很多,起码我再去面试的时候,人家问我懂不懂 ast
,写不写 plugin
,我能罗列展示一堆东西。
在今年8月份的时候,由于公司欠薪长达3月,我和一些同事离职了,想想也是挺遗憾的,当然不是为公司感到遗憾,而是我在那里遇到了非常好的 Boss
,顶住上面的压力为我们着想,不像我以前遇到的大部分都是疯狂压榨的类型。可惜由于资金流问题,团队散了。而现在也已经12月了,在我休息了将近4个月之后,我也要继续去找工作来养活自己了。
以上就是一条开源小杂鱼近2年一些感悟,如果你能把这篇流水账一样的文章看到这,我也对你表示感谢。
最后,希望中国开源事业越来越好!
附录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我的编程经验分享网邮箱:veading@qq.com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