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听烂了的名词之“高可用“

2024-01-08 22:14:04


引言

本文想来和大家聊聊那些年我们听烂了的名词之 ‘高可用’ ,那么第一个问题就是: “如何构建一个高可用系统呢?”

为了解答本文这个核心问题,需要分三个阶段来考虑:

  • 什么是可用性 ?
  • 哪些风险会影响系统的可用性 ?
  • 如何应对这些风险,从而确保系统的可用性 ?

什么是可用性 ?

系统可用性 = 平均无故障时间 / (平均无故障时间 + 平均故障修复时间) * 100%

  • 平均无故障时间(Mean Time To Failure ,MTTF): 系统无故障运行时间的平均值
  • 平均修复时间(Mean Time To Repair,MTTR): 系统从发生故障到修复结束耗费时间的平均值

一般行业内会使用几个9来代指系统可用性:

系统可用性%宕机时间/年宕机时间/月宕机时间/周宕机时间/天
90%(1个9)36.5 天72小时16.8小时2.4小时
99%(2个9)3.65 天7.2小时1.68小时14.4分
99.9%(3个9)8.76小时43.8分10.1分1.44分
99.99%(4个9)52.56分4.38分1.01分8.66秒
99.999%(5个9)5.26分25.6秒6.05秒0.87秒

哪些风险会影响系统的可用性 ?

工作中遇到过的故障基本可分为如下三类:

  • 应用程序故障
    • 业务线程打满
    • OOM 内存溢出
    • 依赖服务超时
    • 依赖服务不可用
    • 预估容量过低
    • 进程被误杀
    • 被突发流量击溃
    • 进程挂住
    • 环境配置错误
    • 心跳异常
  • 中间件故障
    • JVM 故障
    • 负载均衡失效
    • 缓存热点key
    • 数据库热点
    • 数据库宕机故障
    • 数据库主从延迟
    • 数据库连接池满
  • 网络/物理存储故障
    • 服务器宕机/断电
    • 磁盘满/坏道/数据损坏
    • 网络抖动/丢包/超时
    • 网卡负载满
    • 网络断开
    • DNS故障

我们也可以以服务为中心,从上下游依赖和服务自身运行过程为视角进行风险分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何应对这些风险,从而确保系统的可用性 ?

为了提高系统的可用性,我们可以从下面这个基础公式出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提高MTTF : 规范,容灾设计,巡检预防,复盘等
  • 缩短MTTR : 快速发现,定位,止损等

为了应对可能会发生的风险,我们可以采用五段式分析法,将研发流程划分为五个阶段,依次做好每个阶段的风险应对措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hase: 设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系统设计阶段:

  • 容灾能力: 同城容灾,异地容灾,双活数据中心,两地三中心等
  • 容错能力: 针对任意依赖方(包括依赖的数据,数据库,服务,第三方等)的错误,都具备错误的处理能力
  • 隔离能力: 业务隔离,用户隔离,资源隔离等
  • 可扩展/伸缩能力: 系统水平伸缩,弹性扩容能力
  • 数据一致性: 并发处理,幂等处理,事物等保持数据一致性
  • 兼容能力: 具备版本兼容,上下游服务兼容,新老数据兼容,软硬件兼容等兼容能力
  • 可灰度/回滚; 针对变更可以灰度,可以回滚
  • 可监控/定位: 如健康检查,业务上下文传递,trace跟踪,日志设计,错误码设计等

做好容灾和多活处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做好容错设计

  • 强弱依赖治理: 对外部RPC依赖进行梳理与强弱标注
  • 超时设置: 建议根据服务的SLA,下游TP999,QPS等参数综合确定
  • 熔断: 弱依赖需要覆盖熔断器,关注熔断器熔断阈值等
  • 限流: 如直接面向C/B端的入口层服务需要配置限流等
  • 重试: 常见补偿重试次数不要超过3次等

做好资源隔离

  • 服务间交互隔离
    • 线程池隔离
    • 熔断隔离
    • 超时隔离
  • 服务内资源隔离
    • JVM 租户隔离
    • 类隔离
    • 容器隔离
  • 物理部署隔离
    • git仓库隔离
    • 集群隔离
    • 存储隔离
    • 热点隔离

做好扩展性设计

  • 伸缩性: 系统能够通过增加(或减少)自身资源规模的方式增加(或减少)自己计算事务的能力。在网站架构中,通常是指利用集群的方式增加(或减少)服务器数量,从而提高(或降低)系统的整体事务吞吐能力。
  • 扩展性: 对现有系统影响最小的情况下,系统功能可持续扩展或提升的能力。具体表现在系统基础设施稳定不需要经常变更,应用之间耦合较少,可以对需求变更作出敏捷响应。系统架构设计层面要遵循开闭原则,做到新增功能时,无需对现有系统进行改造。

做好数据一致性处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常见的数据一致性问题解决方案如下:

  • 多副本数据一致性
    • 异构数据存储一致性
      • 写入策略,一致率对比
    • 主从同步延迟
      • 强制读主
  • 事物一致性
    • 流程中断问题
      • 本地事务
      • 分布式事务(本地消息表,MQ事务消息)
        • 最终一致性(重试,失败补偿)
          • 数据对账(diff)
    • 并发问题
      • 并发锁,分布式锁,UK
    • 重复请求问题
      • 幂等机制: 状态机,唯一主键,Token等
    • 接口/信息乱序问题
      • 状态机,版本号,时间戳,全局有序队列,延迟处理等

Phase: 预防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做好容量评估

  • 部署容量: 当前部署情况能承载的极限值,也就是当前机器实际能抗的容量值。
  • 实施容量: 当前部署实施架构能承载的极限值,可以通过增加机器来扩大承载极限值
  • 设计容量: 当前架构扩展性能承载的极限值,可以通过调整部署架构,如分库分表来扩大极限值
  • 容量水位: 当前QPS/压测容量 * 100% , 如果超过70%则需要重点关注
  • QPS: 每秒处理的请求数量
  • 并发量: 系统同时处理的请求数
  • 响应时间: 一般取平均响应时间

容量评估就是评估系统在宕机前所能承受的最大流量;常见的容量评估包括流量,带宽,CPU,内存,磁盘等一系列内容,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压测)来检验系统是否达到了预估容量阈值。

做好全链路压测

我们可以通过全链路压测来检验系统容量,同时也可以验证系统瓶颈,验证预先准备方案的有效性等。

全链路压测的目标如下:

  • 容量评估: DID原则 - 预估峰值1.5倍容量验证
    • Desgin 设计20倍容量
    • Implement 实施3倍的容量
    • Deploy 部署1.5倍的容量
  • 瓶颈发现: 验证单机/链路中的瓶颈,提升性能与容量
  • 预案验证: 通过压测流量验证预案的有效性
  • 故障演练: 基于压测流量做故障演练
  • 预热: 服务启动预热

具体压测过程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里重点关注压测安全性和压测结果置信度。

做好故障演练

‘ 混沌工程 ’ 是指在生产环境的分布式系统中进行的一些实验,用来考验系统在动荡的环境下的健壮性,从而增强对系统稳定运行的信心。它的目标是减少业务损失,构建韧性系统。

混沌工程的目标是:

  • 减少业务损失,提前暴露风险
  • 构建韧性系统,验证系统容错能力
  • 增强团队信心,验证预案有效性

类型:

  • 围绕系统: 围绕核心链路,基于故障注入进行预案演练,如容灾,限流,强弱依赖验证,降级等
  • 围绕人: 运维团队进行红蓝对抗

实践原则:

  • 基于稳态行为建立假设-定义业务/系统健康指标
  • 模拟多样的真实事件-构建故障测试用例
  • 在生产环境试验
  • 可持续的自动化试验
  • 最小化影响范围-压测流量

红蓝对抗:

  • 红蓝对抗是指网络安全攻防演练,蓝军模拟真实的攻击,评估企业现有防守体系的安全性。红方通过演练可以发现自身更多的安全问题,快说完成查漏补缺。通过红蓝对抗,可以考察研发人员对系统运维的基本功和应急预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做好变更管理

系统功能迭代是研发流程中最常见,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因此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发布前,发布中,发布后三个关键点。通过流程制度规范的指定,让研发对规范操作形成肌肉记忆,减少功能迭代变更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低级问题。

功能迭代过程中常见的错误有:

  • 测试不充分,上线后出现bug
  • 忘记建表,加配置,上线后报错
  • 线上运行代码版本不一致
  • 上线后没有经过验收
  • 不小心把线下配置放到了线上
  • 数据高峰期创建索引
  • 发布并行度设置不合理

为了避免上面可能出现的错误,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发布流程规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做好风险巡检

增加系统监控并持续关注系统监控告警,可有效降低系统出问题的概率,并能够让系统owner第一时间获取系统健康情况。常见的风险监控指标如:

  • 慢查询/大Key
  • 性能指标巡检
  • 可用性指标巡检
  • 超时治理
  • 强弱依赖治理
  • 熔断治理
  • 限流治理
  • 告警治理
  • 其他业务自定义规则

Phase: 检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做好指标监测

检测阶段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四个指标:

  • 延迟: 服务处理某个请求所需要的时间
    • 区分成功和失败请求很重要。例如: 某个由于数据库连接丢失或者其他后端问题造成的500错误可能延迟很低。因此在计算整体延迟时,如果将500回复的延迟也计算在内,可能会产生误导性的结果。
    • “慢” 错误要比 “快” 错误更糟糕。
  • 流量: 使用系统中的某个高层次的指标针对系统负载需求所进行的度量。
    • 对Web服务器来说,该指标通常是指每秒HTTP请求数量,同时可能按请求类型分类(静态请求与动态请求)
    • 针对音频流媒体系统来说,指标可能是网络IO速率,或者并发会话数量
    • 针对键值对存储系统来说,指标可能是每秒交易数量,或每秒读写操作数量
  • 错误: 请求失败的速率
    • 显示失败: HTTP 500
    • 隐式失败: HTTP 200 回复中包含了错误内容
    • 策略原因导致的失败: 如果要求回复在1秒内发出,那么任何超过1s的请求都是失败请求
  • 饱和度: 服务容量有多 ‘满’ ,通常是系统中目前最为受限的某种资源的某个具体指标的度量 ,在内存受限的系统中,即为内存;在I/O受限的系统中,即为I/O;
    • 很多系统在达到 100% 利用率之前性能会严重下降,因此可以考虑增加一个利用率目标。
    • 延迟增加是饱和度的前导现象,99%的请求延迟(在某一小的时间范围内,例如一分钟) 可以作为一个饱和度早期预警的指标。
    • 饱和度需求进行预测,例如: 数据库可能会在4小时内填满硬盘。

如果已经成功度量了这四个指标,且在某个指标出现故障时(或者快要发生故障) 能够发出告警,那么从服务的监控层面来说,基本也就满足了初步的监控诉求。

做好 Logging ,Metrics & Tracing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Logging : 用于记录离散的事件

  • 包含程序执行到某一点或某一阶段的详细信息

Metrics : 可聚合的数据,且通常是固定类型的时序数据

  • 包括Counter,Gauge,Histogram 等

Tracing : 记录单个请求的处理流程

  • 其中包括服务调用和处理时长等信息

Logging & Metrics :可聚合事件

  • 例如分析某服务的异常日志,统计某段时间内某类型异常的数量

Metrics & Tracing : 单个请求中的可计量数据

  • 例如SQL执行总时长,RPC调用中次数

Tracing & Logging : 请求阶段的标签数据

  • 例如在Tracing的信息中标记详细的错误原因

做好监控告警

目标:

  • 提前发现问题
  • 快速定位现象级问题
    • 宏观问题
    • 表象问题

关键点:

  • 全面性 :监控项覆盖全面
  • 有效性 : 告警等级与阈值
  • 实时性 : 重要告警要马上出来
  • 区分度 : 告警内容要有区分度
视角指标实践建议
用户监控5xx,4xx,客户端监控等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监控
业务监控成功率,成功量,失败原因分析,RT值,一致率等核心业务活动,业务流程节点
应用监控健康检查/异常日志/jvm监控/qps/慢查询/下游依赖等统一模版,通过治理告警优先级和数量避免告警泛滥
Pass监控DB/Redis/kafka/MongoDB 等检查为主
基础监控CPU/磁盘/负载/内存/网络/网卡等默认

关注告警数量和告警等级,告警响应率,高危告警,高频告警,新增异常等。


做好定位排查

常见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上下游大范围告警无法定位根因
  • 业务链路太长,出现bug排查效率低下

常见解决问题的手段有:

  • 根因定位
  • 链路能力: trace id
  • 数据轨迹跟踪: 订单生命周期跟踪
  • 数据聚合分析: 小渠道/业务线聚合分析
  • 业务自定义日志: 日志规范

Phase: 处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做好熔断 & 降级 & 兜底

场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导致以上问题出现的本质原因还是 服务容错能力的缺失!

常见解决方案有:

  • 强弱依赖梳理
  • 熔断降级: 弱依赖接入熔断降级
  • 降级开关: 通过开关控制部分流程的执行
  • 兜底策略: 强依赖服务可接入兜底策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做好限流

限流是比较常见的处理突发流量,保护服务的手段;通过对请求数,并发数,用户操作等进行限制,从而实现服务保护措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关于限流处理,我们需要注意下面四个方面:

  • 哪些服务或接口需求配置限流 ?
    • 入口级,平台级,消息队列/定时任务驱动服务
  • 限流器如何选择 ?
    • 单机限流保护服务器自身,集群限流保护下游/DB
  • 限流阈值如何设定 ?
    • 部署容量值,基于DB等理论瓶颈值,需要持续维护
  • 限流预案原则 ?
    • 优先限制非核心接口以及低业务价值的流量,建议通过配置接口进行一键预案

线上故障处理流程

先定位,再通告,即时止损,然后分析根因,最后详细排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hase: 复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由管理者指定复盘制度,包括故障定级标准,复盘文档模版,复盘时机,复盘后续待办等。


总结

要构建高可用系统,我们需要遵循"六要两不要"原则:

  • 六要:
    • 要测试 : 禁止未经测试直接发布
    • 要周知: 禁止线上变更不发周知
    • 要审核: 禁止未经审批直接修改线上数据和配置
    • 要灰度: 禁止未经灰度直接全量发布
    • 要观测: 禁止变更上线后不看监控和日志
    • 要可回滚: 禁止没有回滚方案的变更直接上线
  • 两不要
    • 不要瞒报故障
    • 不要违规变更数据: 禁止在正式环境进行数据变更操作,如洗数据,修数据等

在研发过程中要遵循五段式分析法:

  • 事前: 思考当前业务背景下,是否存在潜在风险问题,若存在风险,如何进行风险规避或风险减缓
  • 事中: 思考如何检测与处理风险故障
  • 事后: 思考如何让出现的问题不再重复发生

文章来源:https://blog.csdn.net/m0_53157173/article/details/135418633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